返回第七百二十八章 魏国震动  三国:从落凤坡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备一时也不解诸葛亮为何制定此方针。

毕竟己方国力难以比拟魏国,不更应该寻求速战速决么,怎么反而要长久相持?

蒋琬瞧着众人的不解之色,面上也浮现着认同之色。

他初听闻诸葛亮提出这方针时,亦是一般无二。

不过在听闻其详细阐述利害过后,却已经琢磨明白了。

诸葛亮的方针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迁徙汉中,凉州民前往渭河平原屯田,这是构成久驻之基的基础。

概因凉州土地贫瘠,除却陇西,天水等寥寥郡县能够产粮外,其余土地基本都难以耕种。

而从汉中运粮也受限于栈道的缘故,后勤物资输送势必会大打折扣,人力与时间都倍增。

可要是迁民至渭河平原开垦屯田,假以时日,那屯驻在五丈原的大军就能够自给自足免除了粮尽的后顾之忧。

反而由于渭水平原被汉军所据,魏军主力长期驻防于关中所需要的补给何其繁重?

需要源源不断的从千里关东运粮。

长此以往下去,损耗何其之大?

到那时,魏军要关东千里运粮,汉军就食于关中平原。

这就会形成最大的差距。

原史上,这也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战术并且执行得十分成功。

前面几次北伐都是因粮尽而还。

但第五次屯于五丈原组织屯田,耕者杂于渭滨之家百日过后依然不见粮尽的迹象,这就说明方针奏效了。

只不过奈何天意弄人,秋风五丈原下诸葛亮病逝了,导致汉军只能撤军,屯田策略也只能是人死道消。

如今随着赵统的穿越,位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但诸葛亮依旧构思出屯田持久方针相持关中的战略,可行性比起原史上会更好。

蒋琬稍作思索,遂拱手将这方略的核心内容娓娓道来。

“陛下无须忧虑,丞相已将一切都考虑到,咱们只需征召民众前来开垦耕地实行屯田战术。”

“持久之下,必能让魏军难以支撑,弃守关中。”

话落,蒋琬作为坚定的丞相迷弟,自然是不遗余力的附和着。

“义山,依你之见丞相的方针是否符合现下的国情?”

闻言,刘备并未立即附和,而是目光偏移至一侧的谋主身上问询着。

杨阜见状,稍作沉吟,便道,“目下由于北原被魏军率先抢占完善了渭南的防御,我军若想强攻势必不易,纵使攻下关中也将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依阜之见,丞相此策可用。”

说罢,他又列举道,“特别是平西将军还策反了并州刺史梁习的归附,如今并州诸郡皆握在我军手里,对司隶之地形成威胁。”

“长期僵持,时局反对我军有利,对魏国内部不利也!”

听闻这一言一语的分析,刘备听罢点头犹如拨浪鼓般。

“好~公琰,你稍作歇息便回返汉中告知丞相,就称朕同意他的方针。”

“遵旨,”

见天子附和了这道方针,蒋琬也迅速拱手施礼道。

随着持久战术的确立,接下来的汉军各营垒间都开始动员忙碌起来。

开始修建壕沟,深沟高垒筑造防御。

这种种情况也自然是瞒不过武功水一侧的魏军探子。

主将曹真得知了汉军的情况后面上也不由浮现着狐疑之状,“蜀军这是搞什么名堂?好端端的深沟高垒做甚?”

此语一出,大帐中都充斥着寂静。

麾下部将也都纷纷疑惑不解,毕竟屯田僵持战术本就是诸葛亮揉搓了政治层面的考量,诸将难以理解也并不足为奇。

思虑良久,众人都还是无有头绪。

曹真叹息一声,只得命各部严阵以待,谨防蜀军忽然发起攻势。

关中战场双方投入精锐陷入相持阶段。

反倒是东边的战火愈发如火如荼起来!

随着赵统率精骑突袭大后方幽州腹地攻略了易水防线边上的易京隐隐有南下威胁北都邺京的可能。

这无疑是让正在攻击并州的吴质与田豫所部大惊失色。

两部闻讯后,迅速放弃进攻并州回援后方。

这汉骑于己方腹地纵横驰骋的军情也很快就传到了京都洛阳。

天子曹丕听闻这事,愈发震恐不已,似是沉吟了许久才高声喝道,“贼子赵统于我国内驰骋,难道我国中竟无一人能制止乎?”

“吴质,田豫究竟是怎么指挥的?”

“朕让他们集结大部攻并州,耗费多日,并州诸郡未能攻克,反是北都欲被蜀军袭击否?”

一阵劈头盖脸的怒骂下,殿中文武群臣纷纷低头默然,不敢有人在这个时刻触天子霉头。

直到曹丕发泄了一通,气渐渐平复过后。

一侧受封侍中,尚书右仆射与曹丕十分亲近的大臣司马懿方才手持笏板站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