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9章 生平最讨厌两件事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野,县衙。

“军师,局面如此,我该如何自处?”

刘备说着,忧心忡忡的看向诸葛亮。

当初,徐庶刚投靠时,立马就有樊城守将派大兵来攻,狠狠地检验了一番徐庶的各方面实力。令刘备立即陷入得到大才的喜不自胜中。

虽然好景不长,徐庶很快就离他而去了,但无疑让刘备对徐庶口中“胜他十倍”的大才诸葛亮,有了更高的期待。

可是,诸葛亮投奔他都快一年了,没有人来攻新野不说,“隆中对”里“刘表将不久于人世”的预言也迟迟不应。

更别提什么“西川久后必归将军”的话,那太远了。

更要命的是,在关羽和张飞的撺掇下,新野的武将们都对诸葛亮很不服气,城中暗流涌动,气氛怪异。

虽然水镜先生、徐庶都说过:诸葛亮是不世出的大才。

但并不是别人说你是大才,就等于你是大才,你得证明自己是大才,堵住别人的嘴。

如何证明?这难住了刘备。

总不能提着几千人马去攻打几万人据守的樊城来证明吧?

果真如此做的话,那与送死何异!

此刻,刘表身子还很硬,北军也一直不来攻,诸葛亮毫无用武之地,每日里也只能练练兵。

至于政务,区区新野小县,民数万,兵仅数千,哪来的政务?

现在已是建安十二年,刘备四十六岁了,半截身子都埋进土里,仍一无所有,心里焉能不急?

刘备甚至已经隐约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一事无成,空老一生。

这种一眼看到死的感觉,很令人挫败。

刘备很焦虑,诸葛亮比他更焦虑,却毫不犹豫地说道:“主公勿忧,如今北境已平,我料定不日内北军必然南下,刘表撑不了多久的,届时我可乱中取事。”

刘备毕竟飘零大半生,见识过人,刚才的话也是一时着急脱口而出,闻言,便想到刘表今年都六十五了,应该是活不了多久,便迅速平静下来。

“既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

说着,刘备叹了口气:“今蔡瑁及其兄弟势大,景升若死,荆州必归刘琮。我又不忍侵其州、夺其众。加之江东六郡已属袁射,北面还有大军虎视眈眈,荆州两面皆敌,纵然能得之,也着实难以图存啊。”

这话前半段只是客套之言,试想一下,仅凭新野几千人马,如何能从蔡瑁掌控的十万人马手里夺下荆州?后半段倒是没错,即使拿下荆州,如何应对北面与东面接下来的攻势?

诸葛亮也蹙眉道:“新野小县,绝非用武之地,以亮之见,主公还需早做打算。”

“孔明所言极是,可局势如此,我何以图存?”

“若天命不在我,恐怕也只有归隐田野这一条路了。”

说到这里,刘备忽然有点意兴阑珊。

毕竟人一旦没有了目标,就很容易变得迷茫。

眼下刘备的情况就是如此,看不到渺茫的出路在何处,处于迷茫状态。

以前诸侯众多,天下局势晦涩难明,刘备自然就有奋斗目标。

现在众诸侯亡的亡,逃的逃,天下十四州仅剩两州可以用武,但这两州还都有主人,分别归刘璋、刘表掌控。

刘表若死,荆州没有了主心骨,必然四分五裂,局势只会变得更差。

听到刘备的话,诸葛亮心里却是一动。

相比于刘备屡败屡战,对北军产生了无法抵抗的恐惧感,刚出山的诸葛亮并没有这种负面情绪。

毕竟他是个徐州人,来荆州也没几年,在刘备招揽之前,朝廷还发诏书来招揽。

而且,他也没有与程远志正面交锋过,没品尝过对阵失败与所谋不中的感受。

是以,他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失败了也没关系,反正有的是退路,或重隐山林,或归朝为官。

若是成功了,那必定是名垂千古。

不过,刘备现在实力太弱了,兵不过万、将不过三,跟一个光杆司令差不多,这样的基本盘,是没有创造奇迹的可能,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壮大实力才是。

荆州北部都在蔡瑁三兄弟及张允的掌控之中、眼下没有别的选择,只要贫瘠的荆南四郡可以图谋一下。

好在,之前在武陵埋下了刘琦这一步暗棋。

想到这里,诸葛亮立即说道:“主公应派亲信往武陵联络刘琦,令他扩军招兵,北军若来,我等立即南下,据守荆南四郡,隔江以自守。”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刘备觉得诸葛亮说的有道理,点了点头。

“军师言之有理,我这就派人去武陵。”

“此乃危急存亡之秋,寻常人必不能行,亮于刘琦有恩在先,欲亲往武陵助刘琦快速控制荆南四郡,以待主公到来。”

“亮料定刘景升一年内大限将至,届时北军若来,主公当与关、张两位将军立即率军南下,不可在襄阳逗留。”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