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比能原以为,鲜卑地处偏远,即使此次抢掠的过分了一些,应该也没什么事。程远志断然不可能兴兵来攻打他。
原因有三:一是大汉对塞外草原两眼一抹黑,进了茫茫草原,东南西北恐怕都分不清;二是大汉骑兵拢共就十来万,马匹还大多已经老化了,不具备出塞几千里作战、并战而胜之的条件;三是立威,檀石槐当初就是通过一次次狠狠地抢掠大汉,使得鲜卑各部落服服帖帖。
柯比能效仿的就是檀石槐的神武之举。
抢掠事件过后,程远志果然没有兴兵北伐。
柯比能很满意,这与他的预料相同。
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步度根与扶罗韩并没有将部落留给他来慢慢吞并,而是率部投汉了!
此举令柯比能瞬间变得很被动,心下暗恨,不知暗地里骂了步度根兄弟俩几百次。
直到此时,柯比能才恍然意识到,程远志还健在,赫赫凶名是在这二十年间灭尽北境三胡杀出来的,而不是是吹出来的,后者绝不会允许他在自己的地盘上这么嚣张。
在血的教训面前,柯比能心里有点慌,连忙扎紧篱笆,做好防守,同时放低姿态,派人向王雄及程远志服软。向邺城朝廷继续着曾经中断了几年的进贡,以期籍此逃过一劫。
柯比能知道,此前数百年间,中原王朝对边境的少数民族兄弟,一向都是“打击不听话的,扶持听话的”,最好是任由他们互相争斗,自个将本身实力削弱了,所以也就时不时地制造些小矛盾,让各部落间在内斗中消耗着,永远强盛不起来,一旦有点苗头要崛起的,自然是会坚决予以扑灭。
鲜卑部落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深知打不过的时候就一定要乖。
否则就会大祸临头。
于是,建安十一年夏四月,得知步度根投向大汉后,柯比能立即向大汉朝廷进献了一批名马,同时又遣返了一些抢走的、用过了的,家破人亡的女子。
五月,轲比能将居住在塞外鲜卑部落的五百多户汉人,遣送回代郡。
六月,轲比能又安排了一千多户汉人到上谷。也是在这个月,他还带了部落里的各个大小头领,到边境与大汉进行了“互市”,以示和善。
如此多示好的举动,并没有换来柯比能一条命。
无论程远志还是王雄,都已经对他动了杀心。
鲜卑窝里斗的时候,程远志可以不理会,但鲜卑抢掠大汉,触碰了他不能容忍的底线。
北部边境的诸多鲜卑部落,任何一方坐大都是程远志所不愿意看到的。而轲比能的反复无常,更是让他恨不得弄死后者。
虽然若是论起势力来,轲比能并没有能够达到檀石槐的高度,但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要不了十年,柯比能一定会一统鲜卑。
因为此时柯比能在鲜卑部落中的声望及影响力,无人能超越。只要给他时间,他一定能够发育起来。
程远志不会给他时间,是以,比原时空提前二十年祭出了“刺杀计划”,交给幽西都督王雄来具体实施,
王雄常年在幽州边境上理事,对鲜卑了解颇深,经验老练。他上任后,对边境各部落采取“恩威并用”的政策。成效不斐。
各部落基本上服服帖帖,响应大汉的政策,积极地向朝廷进贡,即使是轲比能这样的刺头,也是每年都向朝廷示好。
但这些已经是过去的黄历了。
经历过今年年初的劫掠事件后,双方友谊的小船彻底翻了。
虽然双方本来也没有什么友谊,此前,只是维持着表面上主宰者与臣服者的关系。
现在,连这一层关系都维持不住了。
尽管柯比能事后想尽一切办法补救,但是晚了!
鉴于柯比能的强势,王雄派遣了韩龙前去刺杀。
本来,王雄心里虽然也有此念,却并没有合适的刺杀人选,接到程远志的密令后,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来了韩龙。
一开始,王雄还好奇于程远志怎知他麾下有韩龙这么一个人。
这边还没想透原委,那边韩龙已经刺杀成功了。
王雄大喜,立即将此喜讯报至邺城,另外派出骁骑,前往塞外监视鲜卑人的动向,并一一汇报。
轲比能的突然死亡对中鲜卑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可对大汉――尤其是王雄来说,不亚于贪天之功。
这意味着仅靠摆平中鲜卑这一项功绩,他王雄就很有可能位列三公,名垂青史。
众所周知,程远志是有功必赏的。
想当初,王雄一文不名的时候,正是因为活捉刘和,瓦解了阎柔等人多部联盟,才一跃而起,平步青云,从一个白身直接做到幽西都督(职务相当于护乌桓校尉)。
一下子跳了七八级!
轲比能及二弟死后,政权由其三弟接手,中鲜卑在失去这位强力领导人后,各部落之间的维系更加淡薄,瞬间土崩瓦解。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