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母水(今海南省南渡江)入海口的三角洲上,几棵高大的椰子树在风中摇曳。七八条小船用绳子系在树上,随着海浪摇摆浮沉。
十多个汉子聚在树荫下,他们姿态各异——有人靠在树干上闭目养神,有人在沙滩翻找被潮水送上来的扇贝和螃蟹,有人爬到树上摘椰果。作为华夏最南端的大岛,朱崖岛是一年四季都能吃椰子的,但这个月份的椰子口感并不甚好,真正好吃的椰子还是得等到最热的时节。
这些人中最多的还是那些东倒西歪躺在沙滩上鼾声如雷的。他们衣着很简单,有的人还穿着短打,有的人只套了一条牛鼻裈,但更多的人直接一丝不挂了。
这里是热带,没有一年四季,只有雨季旱季。
大头龙的部下里,最无聊的当属这群被派到这片沙洲上值守的人。这篇沙洲不小,方圆几里地。他们待在东北角,成天都看不到人。那些出去打鱼或者打劫归来的兄弟们多是沿西岸那边回的水寨。
然而他们的存在却也是不可或缺的。
——————
22年前,那时候南海群盗的盟主还不是大头龙。他们的势力遍及南海诸岛,总寨就在朱崖岛上,就在西汉武帝时朱崖郡的治所瞫都县——那是一个被废弃了200多年的城池,沿着黎母水逆流而上十来里就到了。自从西汉元帝放弃朱崖岛之后,这里就一直是海盗的天堂。
但那一年,孙权看上了朱崖岛的玳瑁和珍珠等宝贝,忘记了昔日发兵夷州的亏损,不顾陆逊、全琮竭力劝阻,又想在海上开疆拓土。他派遣将军聂友、陆凯,许下朱崖郡、儋耳郡太守的官职,统兵三万出征朱崖。
那时候,正是这个三角洲上瞭望台的海盗们看见了黑压压一大片的战船正在排山倒海般涌来,吓得魂飞魄散,一边敲响警钟,一边飞速往上游报信。
这个宝贵的时间差给了老盟主反应的机会,他当机立断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领着,和吴军周旋,一路护着自己刚满十岁的儿子遁入五指山,下昌化江,最终从朱崖岛的西南角仓皇出逃。
这纯粹是一场遭遇战。聂友、陆凯根本不知道南海群盗的情况,他们率兵登岛也并不是冲着这些海盗们来的。既然他们的任务是收复朱崖岛,那他们自然打算沿黎母水溯流而上到瞫都城故地,然后驻兵修城,招抚蛮夷。这是很正常的思路。
但好巧不巧,偏偏这帮海盗的总据点就在那个位置,这完全是瞎猫撞上死耗子。一场莫名其妙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这些海盗虽然在南洋称王称霸,把那些南洋小国折腾得够呛,但在东吴帝国的正规军面前完全不够看的。聂友、陆凯虽然不是多么杰出的名将战神,但水平还是比较正常的,应变能力也在线,当即就果断进军交战。这三万大军中,有一万水师,一万步卒精锐,这些精锐步卒中有八千是擅长山地作战的山越精兵,另有一万负责筑城屯田的弱卒。
总之收拾这个海盗窝是绰绰有余了。
海盗们被杀得大败,老盟主死于乱军之中,寨子也被焚烧,余部四散溃逃,遁入深山。
东吴的南征大军算是立足成功了,南海群盗多年积累的财富也让他们收获颇丰,二人赶紧遣使报捷。孙权大悦,封聂友为朱崖太守,陆凯为儋耳太守,以彰其功。
那时候的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们招抚蛮夷部落的行动并不顺利,派去的使者多被杀害。南海群盗在此盘踞多年,与那些土著俚人的关系已经磨合得比较稳定,参加海盗的俚人青壮也不少。窜入深山的海盗残部迅速联络俚人继续对抗。
俚人各部迅速跟他们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一方面,虽然这些海盗和东吴大军一样,对他们来说都属于外来者,他们和海盗也时有摩擦甚至冲突,但他们早就习惯了彼此存在,甚至已经在逐渐融合,而吴军却被视为共同的敌人,之前死难的海盗中,也有不少是俚人;另一方面,从前被大汉统治的历史勾起了他们惨痛的回忆——朱崖又名珠崖,这个“珠”说的就是当地盛产珍珠,这也是当年汉武帝发兵将此地纳入版图的重要原因,得到朱崖岛之后的大汉帝国的确获取了不少珍珠玳瑁,但这背后却是俚人的血泪,是汉军的凶神恶煞和汉官的敲骨吸髓、予取予求。
在这样的严酷统治下,当地人不断反抗,使得大汉在当地的统治成本直线上升,最终远远高过产出,迫使大汉放弃朱崖岛。
在俚人看来,这些吴军和当年的汉军没有区别,更何况孙权本来就是冲着那些珍珠玳瑁来的,当然也有人口。
聂友、陆凯见招抚无效,只好出兵进山征讨。一开始战事还比较顺利,俚人固然是本土作战,熟悉山形水势,但山越精兵也不是吃素的,吴军的装备更是碾压土著。但随着时间推移,刚刚到春末夏初的时节,朱崖岛的天气就已经酷热无比。山越人精通山地战但并不擅长在热带丛林作战,其他吴军更是顶不住这种湿热的环境,生病的士卒越来越多。
两人一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