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孙瓒决定出兵之后,林朝并没有在蓟县停留太久。
当然,第二日林朝便又去拜访了刘虞,并提出了让刘虞发兵增援徐州的请求。结果自然是不出意料的被刘虞婉拒。
关于这点,林朝来之前便做好了准备,因此也没什么可失望的。
似董卓那般逆天无道,欺凌天子,讨董时候刘虞都没有发兵,更何况如今诸侯乱战,刘虞就更不会掺和了。
这种心态怎么说呢……林朝明白刘虞的想法,但不赞成刘虞的决定。
在刘虞看来,董卓虽然荒淫无道,但你们关东诸侯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相互攻伐,总离不开一个争名夺利。
他身受先帝信重,出任幽州牧,自该保境安民,不会轻易掺和进任何纷争之中。
再者,彼时董卓只是废立,并未篡位。他立得天子还是刘宏的血脉,自称行伊、霍之事,倒也说得过去。
朝廷终究是朝廷,刘虞终究也只听朝廷的,只要身在朝廷里面的天子还姓刘,这一点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种爱惜羽毛,不肯落人话柄的行为,倒是和皇甫嵩和朱儁比较像。
一辈子都在为大汉尽忠,总不能到老了落得个晚节不保吧。
他们爱惜羽毛的程度,已经快超过了自己的性命,自然而然的也就当了骑墙派。
哪怕如今刘虞已经将刘备引为知己,看作同道中人,却也没有任何发兵相助的想法。
不过刘虞终是仁厚君子,虽然不打算发兵相助,却答应供给一些钱粮物资,作为他对同道中人最后的支持。
但素来喜欢白嫖的林长史,这次却严词拒绝了刘虞白给的东西。
首先,此次战局大概方略已经定下,刘虞给出的些许物资钱粮并不能左右战局,反而使徐州欠他一個大人情。
其次,现在收了这些东西,将来指不定要用什么东西来偿还。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收下好处,以后还怎么对刘虞动手?
虽然林朝还没想好怎么处理刘虞,但凡事给自己多留点后路,这总是没错的。
五日后,在公孙瓒已经完成了整备之后,林朝也向刘虞提出了辞行。在刘虞与一众幽州名士的送别中,林朝在此踏上了征程。
时近五月末,林朝的所有后手都已经布置完毕,这场曹袁同盟攻伐徐州的大战,终于正式拉开大幕!
……
广陵郡作为徐州最南边的郡国,其版图之大,足以冠绝徐州诸郡,但却始终逃不过地广人稀的宿命。
又因其比邻东海,南接吴会,西连下邳,中间又有长江天堑作为阻碍,故此从未被当成兵家必争之地。
简单来说,广陵郡的位置使得它并不会成为一座战略枢纽要地,只能偏安一隅而已。
张超身为广陵郡太守,自然也参加了此次的曹袁联盟。但因路远途遥,因此并未到兖州会盟,而是留守广陵,等待战争发展到合适时机,趁势起兵北上,攻入徐州腹地。
这个想法自然是极好的,可惜林朝早就做了一手准备,派太史慈和徐盛率军南下广陵,目的就是防止张超背刺。
但智者千虑,仍必有一失!
更何况林朝还不算什么智者。
他在广陵留有后手的同时,却不知早有人也盯上了这块地方,并想着借机搞点事情,图谋不轨。
而这个人,就是大难不死的戏志才。
今次曹袁联盟向徐州开战,其本质戏志才早已看得清楚。这些所谓的诸侯,皆是一群乌合之众,摇旗呐喊或许可行,但真要他们冲上去跟徐州死磕,那是不现实的。
在一切只能靠自己的情况下,戏志才对泰山郡这个正面战场,已经不报太大的希望了。
纵然袁绍肯带头出兵,用自己麾下的士卒给大军开路,这一战也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大获全胜。
再看泰山郡的地形,一路皆崇山峻岭,极难用兵。纵然联军有近二十万,只要徐州派出三五万精锐据城而守,在此处耗上个一年半载也绝对不成问题。
更何况眼下徐州排得上号的文臣武将,几乎都没怎么露面。
那可恶的林子初,更是不知在暗处谋划着何等阴毒的计策。
在戏志才看来,如今强攻泰山,无异于坐以待毙。
想要破局,便只能从别的地方着手。
林朝的谋划他虽然猜不透,但总归是自己也有谋划。那就各玩各的,最后时刻总能见分晓。
戏志才的谋划很简单,自己领一两千骑兵,星夜赶赴广陵郡,与郡守张超会师。然后在泰山正面战场打得火热的时候,出其不意袭击东海郡,如此可一战而定!
至于林朝会不会在广陵郡留后手,这一点戏志才也认真思考过,最终得出的答案是会,但不会太多。
毕竟仅凭徐州之力对抗众多诸侯,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