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一十二章青铜雁鱼灯  我的系统不正经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总体看,这件铜牛灯设计的十分精妙,甚至是十分科学。

比如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

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

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

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这种种设计,可谓巧妙,再加上极致的工艺,让这件铜牛灯,就显得更加不同凡响。

这件东汉错金银铜牛灯,主要采用的是错金银工艺。

它先采用金、银或其他金属丝、片嵌入青铜器表面,构成花纹图案。

再用错石(即磨石),将嵌入的金属线错平磨光,使器物整体看上去表面平滑亮丽。

这种工艺战国时期相当流行,东汉时渐衰,但这件错银铜牛灯却使人看到了东汉时的此种工艺的精湛表现。

这件东汉错银铜牛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精巧搭配。

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

除灯罩外,通体饰错银的流云纹。

云纹中有龙、凤、虎、鹿飞行其间。

纹样线条圆转流利,飞动飘逸。

这件器物肯定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而这件东汉错银铜牛灯的出现,更进一步证明了,早在2000多年前,华夏人在青铜灯具的设计上,就已具备了环保意识。

这可不是个例,因为还有一件更好的长信宫灯呢!

可以说,这项发明在世界灯具史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当然,如果说这么一盏灯不足以证明什么,那么就加上长信宫灯。

如果这样还不能证明华夏古人的环保意识,那么就再加上一件雁鱼灯。

陈文哲还真没想到,他这边刚刚整理完了铜牛灯,就又发现了一件雁鱼灯。

西汉的雁鱼灯、雁足灯,都是很出名的。

雁足灯形制比较简单,就是一种汉代雁足盘形青铜灯,这个没有多少好说的。

而雁鱼灯就很有说头了,陈文哲手中的这件西汉雁鱼灯,造型生动,工艺考究,肯定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节能减排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再制造灯具时,也力求环保实用与赏心悦目的完美统一。

然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极具智慧与创造力的古人,就制造出了将艺术与环保融于一体的铜灯——青铜雁鱼灯。

设计的巧妙什么的先不说,先说工艺。

这件雁鱼灯全系铜铸,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

雁额顶有冠,眼圆睁,颈修长,体宽肥。

它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掌有蹼。

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

雁冠绘红彩,雁、鱼通身施翠绿彩。

并在雁、鱼及灯罩屏板上,用墨线勾出翎羽、鳞片和夔龙纹。

雁鱼灯长34.5、高53厘米。

雁鱼灯由雁首颈(连鱼)、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套合而成。

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

鱼身及雁颈、体腔均中空相通。

灯盘圆形,直壁,浅腹,内有两道直壁圈沿。

一侧附灯柄,可控制灯盘转动。

盘下有圈足,与雁背上的直壁圈沿以子母口套接。

灯罩为两片弧形板,其上部插入灯盘内的直壁圈沿中,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的照度。

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雁鱼灯的四个部分又可自由拆装,便于擦洗。

铜灯上用漆彩绘出雁的翎毛、鳞片,施以黑、白、红、绿四色,彩绘简约概括。

雁,在我国古代是一种信鸟,多用于缔结婚姻的纳彩或大夫相见时的礼品。

而像飞雁衔鱼这样的装饰题材,早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便已出现,到汉代时此题材尤其多。

大体由于“鱼”与“余”同音,“鱼”又是丰收富裕的象征,因此这种装饰题材,一定寄托了当时人们追求美好、富裕生活的愿望。

这就是古人制作的低碳环保灯,而这样的灯,肯定不止是这么一种,也肯定不止是只有陈文哲提到的这三种,而是有很多。

汉代的青铜灯具形式多样,铸造工艺精巧实用。

造型多取祥瑞题材,如雁足灯、朱雀灯、牛灯、羊灯、连枝灯等,铜牛灯和雁鱼灯只是其中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