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古代人而言,玉衣本就是一种奢侈品。
在古代,本身就很少有人能置办的起,加上存在的时间短,所以流传到现在的数量,就更少。
这些象征身份的玉衣,存在的时间不长,其真正开始流行的时代,不过东汉和西汉时期。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他发现民间有不法分子为谋求钱财,纷纷投入盗墓事业。
而玉又是当时的奢侈品之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玉衣便首遭其害。
玉衣的存在,不仅未替墓中人守住灵魂,还招惹来不法分子扰起安宁。
这便违背了贵族的本愿,所以魏文帝便下令废除玉衣制度。
如此一来,玉衣便在历史舞台中落幕了。
时至今日,之前我们国家出土的银缕玉衣仅有两件,可以说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
如果古人知道,他们用来保护灵魂、身体不朽的宝物,成为了展品,恐怕会气的诈尸吧?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古人为了保护灵魂,耗时耗力制作这件银缕玉衣,实在是“愚俗所为也”。
可若没有这些“愚俗”之人,又何来今天的无价之宝?
所以看待文物不能用上帝视角,无论古人出发点是好是坏,他们都为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目前,根据相关统计,在全国出土的文物中,超过2000片玉片的银缕玉衣寥寥无几。
现存南都博物院的那件银缕玉衣,作为镇馆之宝,也是第一件修复完整的银缕玉衣。
南都博物院更像是一座宝库,其中文物藏品不胜枚举,单单一件银缕玉衣,便能引得世界叹为观止。
想到这一点,陈文哲有点熏熏然,他要真把这些发现公之于众,那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人家博物馆的东西,他肯定是只能眼馋,甚至连靠的近一些都不行。
自己的东西,就无所谓了!
陈文哲慢慢的清理着周围的东西,他先把周围的鼎、尊什么的青铜器,全都搬出去,再慢慢的清理玉衣。
最后,他清理出来了三件金缕玉衣,两件银缕玉衣,还有大量玉片和金丝。
仔细整理了一下,最后也没有发现铜缕玉衣,这是一个遗憾。
当然,这也是陈文哲的贪心。
能够得到三件金缕玉衣和两件银缕玉衣,已经是极大的幸运。
这五件玉衣,意味着最少是三对楚王夫妇的墓穴被挖了。
而要是这三对墓穴,之前没有被盗过,这里肯定要出现六件玉衣。
现在只剩下了五件,而且其中一件金缕玉衣还是残缺状态。
这些都需要修复、保护、保养!
陈文哲没有时间,也不是专业人士。
再说,他就算是可以成为专业人士,只是他一个人,又能干多少活?
所以,还是先把这些东西运回国内,再慢慢的清理修复好了。
接下来就简单了,拍照,不停的拍照,顺便建立档案。
拍照留念,归类整理,最后装箱运走。
这活做起来可不轻松,甚至说很累,但是,只要能发现好东西,陈文哲就甘之如饴。
先收拾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可惜没有发现铜缕玉衣,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而且是没法弥补的遗憾。
这也就是这批宝贝出现了在了国外,他弄回去算是文物回流,这样才有点可能,让他保存下来。
如果是在国内,不要说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就是铜缕玉衣上的一缕铜丝,他也捞不着。
“不要说玉衣了,就算是这些青铜器,任何一件在国内出土,都会上新闻吧?”
就那么几件玉衣,清理干净了,陈文哲又开始整理那些青铜器。
此时,他正抱着一只青铜鹿。
这是西汉的一只青铜卧鹿,此铜鹿做伏卧状,身体后部略向左倾侧。
它头颈昂起,双耳耸立,两眼眺望右前方。
头顶犄角槎枒,各分四叉。
在脊、臀、颈、耳等部位镶嵌有成组的绿松石。
之所以拿起它,肯定不是因为这件东西更好,而是因为上面出现了镶嵌技术。
要知道这可是西汉时期的镶嵌技术,陈文哲这种技术达人,自然是最重视技术的。
这卧鹿之上的绿松石的镶嵌,是在铜鹿的不同部位上,先铸成阴刻纹饰,然后依照纹饰的规格,将绿松石裁割成各种合适的形状,以树胶或漆等当作黏剂,黏在器表的阴刻纹饰处。
这种镶嵌技术,在现代人看来,只能算是尚可,甚至说是简陋。
但是,要放在西汉时期,那就是最顶级的工艺。
不说其他,只是树胶就难以制作。
这么一看,相比铜鹿本身,这镶嵌技术也就不算差了。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