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一章真不是浪得虚名  我的系统不正经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六牌”的黄金分割比例,据说不是子冈本人计算出来的精准数值,应该属于清朝的概念,但这传说中的黄金分割,也是清朝时期在他的牌子形制上,做出来的改良。

这也肯定是这块玉牌,被人认为是清代仿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不过,四六牌是在清代改良出来的,但是谁说陆子冈就没有做过四六牌?

陆子冈本人,没有计算出四六的精准数值,但是他真正做出来的却是标准的四六牌。

只不过这个概念,是在清代完善的,这是两回事。

抚摸着这块玉牌,陈文哲有点犹豫,如果使用自主传承,他通过这块雕刻手艺有点简单的玉牌,能得到大师之上的记忆吗?

毕竟这只有两行字,还有就是正面的一些简单人物纹,其他就再也没有什么纹饰,就算能够得到大师之上的手艺,好像也只有一些简单的雕工吧?

而陆子冈会的,可不止是其琢玉的手段。

从这块玉牌的记忆,也可以看出很多事情。

这可是陆子冈的随身佩玉,带着这块玉牌,陆子冈的人生经历,可以全部落在陈文哲眼中。

这就是回溯技能和自主传承的区别,回溯,可以看到更多东西。

所以,陈文哲看到了陆子冈的琢玉手段,而他在这其中,并没有看到所谓的昆吾刀。

陆子冈所制玉雕作品,选料精严,多数是青玉,部分是白玉。

羊脂白玉在那个时期,也是珍品,要不然他也不会留下一块羊脂白玉,雕刻了两句话作为自己的随身佩玉。

看的越多,陈文哲就越发佩服陆子冈。

他除了雕刻玉之外,竹、木、石,以至镶嵌,也就是镶玉嵌宝,无不涉及,而且还都成就非凡。

其中他最擅长圆雕、镂雕、阴雕、嵌金银丝、嵌宝石等。

可惜,这些东西陈文哲都可以看到其工艺手法,可要想通过自主传承一下全都学到手,而且学到那份大师之上的工艺技术,肯定是没有可能的。

而要一项一项的使用成就值来学习,那消耗的成就值就太多了。

如果要着重选择几项学习,不用说,肯定选择琢玉。

陆子冈以琢玉成名,自然他的琢玉技巧是最厉害的。

其玉雕技艺享称“吴中绝技”的盛名,真不是浪得虚名。

只是看了一会儿,陈文哲就看到了不少精湛的雕琢技术。

比如起凸阳纹、镂空透雕、阴线刻划等等。

除了这些技术,陆子冈尤其擅长平面减地之技法,能表现出类似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多形制仿汉,取法于宋,颇具古意,并形成空、飘、细的艺术特点。

他使用的印款也十分特殊,一般都用图章式印款,有阳文或阴文。

看过了陆子冈琢玉,陈文哲也开始了解,传说当中的用刀刻玉,纯属误传!

传说,陆子冈用刀刻玉,秘不传人,等陆氏死后,这个技术就失传了。

此说,令很多人信以为真的原因是,它源自明崇祯十五年出版的《太仓州志》,原文为:陆子冈者,用刀刻玉,子冈死,技亦不传。

时间略早一些,当时的徐渭却有“昆吾锋尽终难似”诗句。

而昆吾刀,在传说中削铁如泥,如果有这么一把刀,那么用刀刻玉,就成为了可能。

所以,《太仓州志》记载用刀刻玉,肯定是受到了徐渭诗句中“昆吾刀”的影响!

现在陈文哲更加清楚,所谓的用刀刻玉,只是一个误会。

16世纪,因文彭、何震等文人所带领的篆刻之风,在苏城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兴起,许多文人雅士热衷于欣赏雕刀在印章上错落有致、神采风骨俱佳的书法。

在这样的风气下,激发了陆子冈的灵感。

他利用陀具,也就是碾玉工具,在高硬度的玉料上,创造雕刀的效果。

因而那些不懂矿物学、工艺学的文人,误以为陆子冈会直接用刀刻玉。

陆子冈也未说穿底细,这样造成的效果,直接让用刀刻玉这个谣言,流传了50年后。

这时,被修地方志的官史,正式记载在《太仓州志》中,自此,就继续愚弄了爱玉族4个世纪。

“这使用陀具,模仿雕刀的效果,也是一种绝技啊!”

看完了玉牌大体的记忆之后,陈文哲心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大师之上,就是大师之上,绝对不是普通大师手艺可以比拟的。

特别是陆子冈的那些代表作,其实用的工艺,更是精彩绝伦。

可惜,流传到现在的那些好东西,一般都藏在了各大博物馆之中,特别是故宫博物馆藏的最多。

而在那种地方的藏品,陈文哲连看一眼的机会都不多。

也许等到什么时候,机缘巧合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