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五章 建虏的计划和目标  逆天换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家的地盘,甚至可以说是老巢。赫图阿拉,那可是龙兴之地,竟被烧成一片废墟。

一战两战三战,全部落败,就算是敌人兵力占优,满人铁骑也没有如此糟糕的失败啊!

铺天盖地的炮火,犀利难挡的火枪,横冲直撞的骑兵,东江军似乎已经不可战胜。至少在兵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奴酋们已经没有取胜的信心。

什么骑射,什么肉搏,什么野战,似乎都失去了优势所在。这种情绪的滋生、蔓延,只有一场胜利才能够扭转遏制。

“围攻镇江堡的话,出动蒙古八旗和汉军,比较合适。”多铎不好直接和兄长兼汗王唱反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打援人马则由八旗精锐承担。”

既然有炮灰部队,攻坚这种活儿,还是交给他们,满州八旗实在是损失不起了。

如果是野战歼敌,那倒是可以胜任,光用炮灰部队,也容易引起不满。蒙八旗刚建立,也不能让蒙古诸部到此为止,以后还需要他们提供人马呢!

“微臣赞成发动进攻,振奋民心士气。”汉军左翼固山额真石廷柱开口赞成,“汉军用火器,更适合攻打城池。”

成建制的火器部队的建立,应该归功于皇太极。在满语中,被称为“乌真超哈”,意思为重兵,主要就是操作火炮。

对于火铳,皇太极等奴酋并不重视,认为没有弓箭快捷。

但乌真超哈所使用的火炮,老旧而威力不大,难以与红夷大炮抗衡。而且,在制造工艺和火药配方上,后金的火炮也不堪大用。

即便如此,如果攻打城池的话,火炮也还是能够发挥些作用。至于这些汉军的死活,多尔衮等奴酋并不如何看重。

“粮草物资呢?”多尔衮转向佟图赖。

佟图赖已经估算完毕,躬身道:“回汗王,两万人马,三月战期,可以支撑。”

出外作战的消耗,与不动静守是差别很大的。尽管今年的收成还可以,可大饥荒的后遗症仍在,后金的粮草物资并不充裕。

多尔衮不禁皱起了眉头,两万人马要围城,又要打援,肯定是不够的。要增加兵力的话,作战时间就要缩短。

权衡之下,他决定出动三万人马,并留出后备兵力,随时可以出动。当然,计划是如此,可还要看具体的情况再定。

………………

镇江堡。

自从收复此堡后,两年来不断地加固完善,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坚不可摧的防御要塞。

城墙外二十多座夯土构筑的棱形,环绕城堡的壕沟胸墙,二十门千斤红夷大炮,上百门迫击炮,任何想进攻此堡的敌人,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堡内有坚固的仓库和地下的窖,更是屯集了大量的粮弹物资,足够数千人坚守数月之久。

作为屏蔽朝鲜的最后一道防线,郭大靖终于同意了特战营死守此堡的请求,并调来了二十门红夷大炮,以及巨量的物资。

而负责坚守此堡的是三千特战营和一千朝鲜志愿兵,都是战斗意志顽强、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

堡内虽然还能安排更多的军队,但粮弹柴等物资的消耗,以及城堡的面积,最终的计算结果,是以三四千人为最佳。

冯西建作为特战营的总指挥,还是辽东战区的指挥官,此时正在全部完工的镇江堡做着巡视检查。

力主坚守镇江堡,并获得郭大靖同意,冯西建感到了身上的压力和责任,哪里敢有疏忽懈怠。

“坚固程度已经超过了旅顺堡,更有旅顺堡所没有的红夷大炮,可谓是固若金汤。”镇江堡的主将是鲁中贵,与王前是仅次于冯西建的军官。

对鲁中贵的信心满满,冯西建微笑着点了点头,但还提醒道:“郭帅曾说过,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所以,对敌的时候,千万要谨慎小心,不可轻敌大意。”

金重国作为朝鲜兵的主将,和他的手下,基本上都在东江军历练过,作战经验丰富,在旁说道:“冯将军所言甚是。末将以为镇江堡不怕攻击,但要长期围困的话,粮弹物资还要多加储备。”

“近日还会从辽南运来一批物资。”冯西建说道:“按照郭帅的分析判断,镇江堡至少要储备坚守四个月的粮弹,才万无一失。”

在历史上,建虏围攻大凌河和锦州时,长达半年,甚至是一年多的时间。

但分析建虏现在的情况,郭大靖等人都不认为建虏有支持如此长时间的物资条件。

在他看来,三个月应该是建虏的极限。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就再加上一个月。

冯西建伸手指了指远处的山林,说道:“各处隐藏的据点已经设立完毕,将对来犯的建虏进行持续袭扰,使其难以安心地围攻镇江。”

“而且,辽南主力也不会坐视,会相机来援,内外夹击建虏。”

郭大靖还是希望特战营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通过灵活机动的袭扰,守住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