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郭大靖升了官,便要多添仆佣,讲讲排场,而是入乡随俗的思维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有人侍候着,到底是舒服和享受。有那个条件,郭大靖也不用艰苦朴素,让家人过得更好一些,不也是他奋斗的目标吗?
再说了,这也是增加了工作岗位,对很多辽人,特别是妇女来说,也是件好事。
花钱雇佣,有人身自由,和那种卖身为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已经是改革和进步,郭大靖对于古代买卖人口,哪怕是自己的儿女,也一向是厌恶的。
对于阿秀的建议,郭大靖很是赞同,也很是高兴。能有这样的思维,说明阿秀也成熟了很多。
或许,自己地位的不断上升,也给阿秀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本来只是一个乡村的丫头,没文化,也没什么见识,和普通的百姓没什么区别。
但成为了郭大将军,郭大帅的夫人,还受封诰命,却是个残疾,两三年了,也没生个一儿半女。
郭大靖把妻子往怀里搂了搂,温言抚慰道:“听蓉儿说,你都能读书了,真了不起。”
阿秀轻轻“嗯”了一声,羞赧地说道:“很多字还认不全呢!都是阿英的功劳,她经常教我。还有蓉儿,不懂不会的也问她。”
“这样挺好。”郭大靖想象着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的情景,心中甚是欣慰,说道:“这两三年是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一切顺利,辽东就没有了战乱,能够过上太平的日子。”
阿秀把脸贴在丈夫的胸膛上,柔声道:“你在外面忙,家里就放心吧!等到天下太平,便能天天在一起了。”
阿秀的善良温婉,或者说有些懦弱,倒是不担心她和藤野英起什么冲突。藤野英在外能做生意,算是个强势的,但在家里,却还收着,对阿秀十分遵重。
不得不说,藤野英是个聪明人,十分了解郭大靖的脾气禀性。
阿秀虽然处处比不上自己,可和郭大靖是共过患难的,郭大靖又是个重感情的人,不可能喜新厌旧。而这样的男人,才是她可以绝对信任,厮守终生的。
同样,郭大靖对阿秀很好,对藤野英也不差分毫。几十万、上百万的生意,都交给她打理,资金和利润由她掌管,基本上都不过问。
如果说以前对身份还有些芥蒂的话,比如阿秀被封了诰命,怀了郭大靖的骨肉,就什么都不在乎了。
而且,在皇封中,除了诰命,还有荫一子锦衣卫世袭百户。藤野英只要拔了头筹,生下男孩,这恩荣还不就是儿子的?
白天的时候,郭大靖就陪着藤野英,看着她那副得意劲儿,挺着肚子的骄傲神气,一点也不遮掩。
要是生个女儿,不知道会不会哭鼻子?郭大靖没敢说扫兴的话,可却情不自禁地这样假设。
什么世袭百户,郭大靖根本就不在意。就象诰命夫人,阿秀可当个宝,藤野英更是眼红得很。
郭大靖搂着妻子,两人细声低语地说着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困倦得沉沉睡去。
………………
大早上,郭大靖就被公鸡的鸣叫吵醒。如果是村里的,他还能装听不到,可在这自家院里,声音也太过响亮了。
阿秀不光种着小菜园,还养了十几只鸡,两只公的,其余都是下蛋的母鸡。
今年鸡还有没长成熟的,每天能收个三四个蛋。估计明年这个时候,每天七八个是没问题的。
天天能吃上鸡蛋,特别是老人和孩子,那可是很好的营养品。随着粮食的充裕,百姓家养鸡的是越来越多,少的三五只,多的十只也有。
“忘了关笼子里,再给蒙上布啦!”阿秀很有些歉意,没能让丈夫多睡一会儿。
郭大靖倒不是很在乎,晚上就算辛勤耕耘,可也睡得很早,不差那一个半个时辰的懒觉。
何况,在家的时间终究是短暂,不能养成习惯,回了军队再改回来。
阿秀去忙活做饭,有孙嫂帮着,郭大靖也本着那个时代男人不入厨房的准则,洗漱之后,便坐在院中,沐浴着秋天不冷不热的阳光,在脑海里整理着今天的工作和行程。
先去港口,与葡人交接军火,再和林天生会面,商讨以后东江镇对外采购的物资的一些变化。
外购粮食的数量会有所减少,但精铁、棉花、布匹的数量,却要增加。这是根据东江镇的发展情况,作出的调整和改变。
其实,辽东也有铁矿,有煤矿,但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只有鞍山和抚顺的矿产得以开发。
东江镇想要获得这两大资源,首先要击败建虏,平定辽东。显然,这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而棉花和布匹,则是在辽东无法解决的困难。象郭大靖设想中的毛纺业,恐怕在数年之内都无法达到规模,满足东江镇军民的穿衣保暖的要求。
采购大量的棉花,也能够促进东江镇的就业。男耕女织嘛,织布岂不是既能开工坊,又能在家做的好工作。
林家通过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