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建虏不算多,王国重再派出部队,前后夹击之下,全歼敌人也有把握。
皇太极紧皱着眉头,他突然想起了三国演义中曹操赤壁之战败走华容道的内容。
左一次拦截,右一次拦截,人马是越来越少,在筋疲力尽之时,被关二爷最后截住时,已无一战之力。
现在的情形是如此相似,两千多人马在被追杀中不断被削弱,最后只剩下了这五百多骑,应该算是最虚弱的时候了吧?
不,不可能再有敌人拦截,东江军绝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马。
皇太极很是怀疑迁安的防守虚弱,不过是空城计,来吓阻他们的攻打。当然,如果身后没有追兵,他估计是要去试一下的。
只不过,即便是一个小堡寨,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恐怕也很难被攻破。
皇太极心中无奈,继续催马前行。寒风吹在脸上,从耳旁刮过,冷气已经渗入身体,可却只能继续忍受。
对于郭大靖,皇太极又有了新的认识。用兵不能说如神,却十分周密细对致,更是擅长抓住敌人的心理,施用计谋。
在遵化城下,工事阵地的布设并不比南关更强。表面上看是时间不够,可皇太极现在想来,却是一个陷阱。
如果是象南关那样严密的防御体系,皇太极未必会有猛攻获胜的把握。
如果不是在进攻中不断取得进展,他更不会把部队几乎全投入进去,与东江军展开消耗战。
诱使建虏不断进攻,不断地死伤,等到实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再用令人震撼恐惧的狂轰滥炸,以及猛烈出击展开反攻,一举逆转战局。
皇太极在反思,在分析,在研究,郭大靖频频出战,正在取代毛文龙在东江军的军事指挥上的地位,将成为皇太极最主要的对手。
可惜,他所有的考虑都已经没有了用处。而郭大靖之所以能够战胜皇太极,并不是他的兵法更高明,头脑更聪慧,运气更好。
没有人知道,郭大靖走到现在这一步,最大的助力便是对历史轨迹的熟悉和掌握,以及头脑中科技知识的领先。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料敌于先,使得皇太极束手缚脚,总是棋差一着。
但此战过后,郭大靖已经失去了这个优势。
历史终于离开了原先的轨迹,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崇祯,抑或是还未强大起来的李自成
轰,轰,轰
两颗碎石雷的巨响后,一连串的地雷又在地上爆炸开来,火光硝烟刚起,道路两侧便又响起了火枪的轰鸣。
惨叫惊呼,人喊马嘶,正奔驰在大道上的建虏在纷飞的碎石和弹片中,倒下了一大队,陷入了不可遏止的混乱之中。
埋伏于大道两侧的火枪兵在积雪树木构筑的工事内,向着混乱中的建虏射出一排排的铅弹,激起一朵朵迸溅的血花。
皇太极的战马发出惨嘶,带着奔跑的惯性重重地跌倒,把皇太极也甩了出去。
好事不灵,坏事灵。皇太极想到了华容道,这里虽然没有横刀立马的关二爷,却有激射的致命的枪弹。
在这猛烈而突然的打击下,只有跑到最前面的几十骑冲了出去,但他们还是处在火枪的射程之内。
尽管此时的火枪兵,正在执行着命令,向着正面的敌人猛烈射击。但逃出去的建虏敢回头,必然遭到火力的打击。
倒在路上的人和马的尸体,阻碍了后面建虏的疾驰逃窜,密如雨点的铅弹一排接一排,仿佛没有间断,收割着建虏的狗命。
滚热的血喷洒,浇在了皇太极的头上,一个侍卫直挺挺地倒了下去,就在他的眼前。尸体上的半个脑袋被重火枪击碎,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又一个侍卫颓然倒了下来,捂着胸前的弹洞,鲜血汩汩地从指缝间冒出,浑身的力气也在飞快流逝,逐渐呆滞的眼睛看着他们的汗王。
“保护汗王”有侍卫大声喊叫着,挥舞着铁盾,靠近皇太极,给他提供着防护。
一颗铅弹从背后射来,侍卫的声音戛然而止,在迸溅的血花中,慢慢地跪倒,又颓然地趴在了冰冷的雪地中。
两只有力的手臂一左一右挽起了皇太极,两个侍卫拼死保护着他,举着铁盾遮护,半扶半拉着皇太极,向前奔逃。
不时有惨叫声响起,皇太极在侍卫的保护下,跌跌撞撞地跑着,铁盾上响起撞击之声,那是铅弹不断地射来。
皇太极的耳朵嗡嗡作响,敌人的打击是如此猛烈,使他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应对之策。
其实,落到伏击圈中,也没有什么最好的应对之策。除了冲上两侧的敌人阵地厮拼,就是尽快逃出火枪的射击范围。
可在两面夹击的恶劣情况下,这两个办法都很困难。
稀稀拉拉的箭矢射向两侧的树林草丛,对埋伏的火枪兵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
第一轮的猛烈打击,就使建虏伤亡惨重,仓促的反击,肯定是很微弱。
优势的兵力,优势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