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以及构筑的坚固防线,建虏即便倾巢而来,也很难啃下金州这块硬骨头。
不仅是有信心保卫金州,郭大靖还想请毛文龙把皮岛的兵也全调来,给建虏以沉重的打击,使其再生不出攻打金州的心思。
和林天佑分手之后,郭大靖回到自家商栈,看到送给毛沈氏的马车停在门口。问过伙计,知道毛沈氏应邀前来作客,便拔转马头,前去向毛文龙汇报。
来到毛府,亲兵也不通报,直接引着郭大靖,来到了书房。
敲响房门,得到毛文龙的允许后,郭大靖迈步而进,躬身施礼。
毛文龙从桌案上抬起头,摘下花镜,笑着摆了摆手,指了指椅子,示意郭大靖坐下。
桌案上摆着文件、纸笔,能看出毛文龙正在完善着“勤王”的大计划。
“大帅,末将与林家、倭人和西夷都见了面,长期供应粮食物资军火装备,已经没有问题。”郭大靖拿出清单,并没呈上去让毛文龙看,而是念了一遍。
毛文龙知道郭大靖的意思,清单嘛,既有物资的数量,肯定也有价钱。郭大靖不想显摆,也不想让他担心资金的问题。
等郭大靖念完,毛文龙长出了一口气,微笑着说道:“大靖,着实辛苦你了。这些军火装备、粮食物资,足以成为东江镇发展的动力,击败建虏的资本。”
“而且,是长期稳定的供应。”毛文龙目光柔和,既有赞赏,又有慈祥,“东江镇无忧矣,本帅亦不愁啦!”
再多的言语,再溢美的辞汇,也无法准确描述出郭大靖对于东江镇的贡献。
只是两次断粮断饷,没有击垮东江镇,甚至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就已经是毛文龙万万想不到的结果。
何况,东江镇在武器装备上,已经毫无疑问地居于各镇明军之首,这更让毛文龙感到不可思议。
可以说,现在的东江镇缺了谁都行,包括他毛文龙。但没了郭大靖,粮草物资和军火武器都将断了来源。
火枪够犀利,可也要火药铅弹,大炮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吃食,饿着肚子的军民,还能与建虏抗衡吗?
郭大靖躬身道:“末将估算,火枪改造约需一个月。而火炮可先布置于南关,待击退建虏后,再装备水师。”
“就依你的布置。”毛文龙捋须微笑,说道:“一个月的时间,能改造四千余枝火枪,工坊的生产制造能力,又加强了啊!”
郭大靖说道:“全仗大帅支持。现东江镇的工匠,基本都集中于大连,又招收了很多,统筹分工后,生产效率很有提高。”
生产制造的速度不仅仅取决于人手的数量,还有工具,以及生产工序和流程的科学化管理。
统筹分工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足以显出它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现在,扩大细分后的兵工厂,如果集中力量的话,每天改造一百多枝火枪,并不算困难。
如果是打造火枪的话,借助于钻头等工具的升级,每天也能达到三十余枝的数量。
这还是在其它武器、弹药的生产不停,只是削减部分产量的情况下的生产速度。如果全力用于改造或打造,数量还会有所增加。
但这也是目前的极限,总人口不能增加的话,军、工、农的比例也不能再做大的调整和改变。
毕竟,打仗的,生产制造的,种植农耕的,哪样都不可或缺,必须有一个平衡的状态,才能良好发展。
对于郭大靖的顺口恭维,毛文龙只是轻摇了下头,便翻开作战计划,开始与郭大靖继续商议。
既然是可能的行动方案,毛文龙尽管还倾向于稳妥的作战,但还是殚精竭虑地对计划进行了完善。
能不能用上要看实际形势的发展,可没有准备却是短视的。既然郭大靖有办法解决计划中的困难,毛文龙也就不再有太多的担心。
同时,毛文龙也赞同郭大靖的观点。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一是要削弱敌人,二则是自身的发展壮大。
此消彼涨,就象翘翘板。“勤王”作战的宗旨就是削弱敌人,不使建虏获得人口钱财物资,在大饥荒中衰落。
“火枪火炮的威力,本帅已经见识过。如果按照你估算的生产和购买的速度,到明年年中,就能达到七八成的装备率。”
毛文龙的手在地图上划了一下,说道:“这样的话,两万人马就差不多能守住金州。东江镇就能抽出你所需的三万兵力,展开‘勤王’作战。”
勤王行动的前提条件是建虏绕道入关,既然如此,留守的建虏就基本丧失了主动进攻金州的能力。
所以,毛文龙才认为两万人马足够。而按照扩军的计划,每协应是一万两千,再加上骑兵,基本上超过五万是没有问题的。
郭大靖用力点了点头,颇有信心地说道:“大帅,您还停留在年初的印象。待隆冬建虏再来进攻,末将让您见识更加凶狠猛烈的防御反击。两万人马,足以抵挡建虏倾巢之师。”
“那本帅就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