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又要说出“明年”这个众将都耳孰能详的词语。
如果明年有直捣建虏老巢,将其统治区砸得稀巴烂的机会,郭大靖便要调动全部的民兵,以及能推车运物的百姓。
建虏每次打仗,差不多都有家奴推车挑担地跟着,把劫掠所得运回来。
郭大靖也要学学这招儿,不仅要摧毁建虏统治区,还要让民兵和百姓来个大搬运。
谁运回来就归谁,谁捡到的就是谁的。不管是金银,还是其它物品,都慷慨地送给百姓,相信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而民兵的作用还包括看押俘虏,运送粮草物资等等,郭大靖可以用一个新名词来概括,那就是“支前”。
在短时间内爆发战事,正好让郭大靖能对民兵进行一次锻炼,或者称为“支前”的预演。
张攀见郭大靖并不为粮食的耗费而在意,便知道他心里有底,便也不再多说。
大半年的时间,军队的变化是令人瞠目震惊的,张攀深有感触。如果说整个大明的军队中,东江镇的武器装备是第一强,他肯定毫不谦逊地接受。
快两年了,张攀记得清楚,郭大靖是何时从军,并立刻投身于援朝大战中的。
也正是在援朝作战中,郭大靖声名鹊起,使得东江镇有了可喜的改变,更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战绩。
一步步走来,一个个变化,张攀再回想两年前东江镇的情形,真的恍如在做梦一般。
古语有“以德服人”,那郭大靖就是以事实来让人不得不服。
军队越来越强,东江镇的情况越来越好,军民的生活也眼见地得到了改善,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也都是郭大靖的功绩。
“怀里还揣着兵书?”张攀突然瞟见郭大靖低头时露出了书页,不禁佩服地说道:“手不释卷,将军真是好学,值得末将学习。”
郭大靖呵呵一笑,伸手从怀里掏出书放在桌上,说道:“什么兵书,是郭某用来消遣的闲书。”
成书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被称为明代第一奇书。
《金瓶梅》中的众人在一片盛世繁华落幕后,死的死,走的走,像极了大明王朝,盛极而衰,积弊重重,走向了末路和灭亡。
郭大靖未必有这样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就没说假话,就是闲时消遣来着。
谷鵾
张攀等人很明显不知道《金瓶梅》中有着那种不可描述的描写,在当时能读书就是很厉害的,也并未减少对郭大靖的钦佩。
“部队中的夜学,还是颇见成效的。”张攀笑着说道:“不说别的,入伍超过一个月的,都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还能认得常用的几十个字,这就很令人感到骄傲了。”
常用的几十个字,基本上都有关军事,比如表示方位的“东南西北”和“前后左右”。
积少成多,夜学能坚持个一两年,士兵退役回乡后,至少能符合在供销站工作的条件。
郭大靖也不要求太高的学问,能读懂官府的告示,他就完全满意了。
不光是军营中的夜学,还有村屯的夜校,也带着同样的期望。文化知识的提高,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出太过有利的影响,但却是着眼将来发展的蓄力和准备。
所谓厚积薄发,学到了才是自己的,等用到的时候才会发现是那么有用。而在这方面,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
不能说,我认识了上百个字,会写几十个,会简单的算术,就要看到眼前的好处和利益。
你得这么想,全大明有多少人,又有多少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又有多少人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筐?
郭大靖觉得这样才是正常的心态,要对自己的学习和长进,以及超过旁人而充满自豪和骄傲。
只不过,张攀等人也不是很明白郭大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独创,从古至今,哪怕是太平盛世,政府也没有过这样的举措。
让老百姓识字,让丘八学文化,投入虽然不多,可这思维,绝对是令人琢磨不透的。
如果让郭大靖来回答,也很简单,他在改造,向着自己心目中熟悉的社会迈进。
……………
各人都有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小到一家一室的生活环境,大到一县一地,甚至是国家的模样。
郭大靖在奋力践行,崇祯在做着平辽的美梦,皇太极也完成了征伐察哈尔部的第一阶段的任务,率得胜之师返回沈阳。
从二月出兵,到九月,后金军攻击了西拉木伦河流域东侧的席尔噶、锡伯图、英、汤图四路,后又追击至大兴安岭南麓。
尽管皇太极没敢进一步深入察哈尔境内,给虎墩兔以致命的打击,但虎墩兔失去了察哈尔故地,喀喇沁部、鄂尔多斯、阿巴亥等部都臣服于后金。
对于察哈尔部来说,没有了故地,只能在宣大外与右翼蒙古诸部争夺牧场,以求立足。
对于大明来说,喀喇沁等蒙古诸部臣服后金,使得后金已经有了借道绕开关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