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剪除大明的盟友,突破周边的经济封锁。
但察哈尔部却有一样东西,可以与皇太极要称帝联系起来,那就是传国玉玺。
太祖朱八八推翻蒙元统治,将蒙古人逐出中原。但元帝国却并没有宣布灭亡,而是在漠北继续生存,又被称为北元。
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之后,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
而多数人还是相信“传国玉玺”就在黄金家族,也就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林丹汗手中。
也正因如此,把皇太极攻打察哈尔部说成是抢夺“传国玉玺”,以证大位,便有了理论基础,以及相信此说的群众基础。
涉及到什么皇权、正统,什么“传国玉玺”,什么天兆之类的事情,必然能挑动皇帝的敏感神经。
就象上奏说皇太极欲称帝,皇帝立刻炸毛,对东江镇也是刮目相看。这个重量级的情报,也应该能为东江镇增添在皇帝心中的分量。
毛文龙捋须微笑,颌首道:“不仅要上奏朝廷,还要在辽东散播,才能起到真假难辨的作用。”
不愿意皇太极称帝的,除了大明皇帝,应该还有与皇太极南面而坐的三大贝勒。
现在多好,虽然权力比汗王要但还有话语权,相当于一字并肩王。就算你是汗王,想搞死搞掉我,也不是那么容易。
可要当了皇帝,那就不一样了。金口玉言,唯我独尊,生杀予夺,有天大的权力,谁还有安全感?
权力令人痴迷,令人疯狂,没有的要争,有的要死握在手,这就是人性,难以改变。
这样的话,如果攻打虎墩兔时有三大贝勒参加,估计不会下死手,以此来破坏皇太极的计划。
如果三大贝勒都不参加此役,也有说法,那就是皇太极故意的,怕他们放水不出力。
你看,多完美。不管皇太极怎么布置,有没有这个心思,都给他添了堵,破坏了建虏高层的团结。
陈继盛和毛文龙商议探讨了一番,把这个情报又完善了,才心情愉悦地离去。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在后世尚且如此,何况在古代,皇太极算是被郭大靖盯上了,坑起来没完没了。
小样儿,就是起不到大作用,给你添点堵,老子也高兴。
此时,郭大靖已经把造谣大计暂时放下,正在土营进行指导,并检验了土营的训练成果。
坑道爆破,俗称“坐土飞机”,真正兴起并大放光彩,是太平天国时期。固若金汤的武昌、南京,都在一声声巨响中土崩瓦解。
自古以来,高大坚固的城墙,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守军,足以让任何凶悍的军队望而生畏。
攻城一方如果没有尸山血海的准备和承受力,轻易不敢贸然攻城。所以孙武早就说过“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的至理名言。
从历史资料上看,最早用火药炸城墙的是李自成,在第二次攻打开封时曾经试图通过“挖墙脚、埋炸药”的方式轰塌城墙。
但这一创新的攻城方法失败了,大概是因为密封不严,城墙在闯军所放的大烟花中没有受到大的损坏。
这也很正常,玩火药可是个技术活儿,没学过化学,不是专业人士,瞎捣鼓肯定是不成的。
太平军的坑道爆破也不是开始就那么厉害,但他们有一支相对专业的工兵部队土营。
没错,历史上清朝的太平军,很没有道德地剽窃了明朝郭大将军所属部队的名字。
郭大靖所组建的土营,皆由矿工组成,挖掘坑道是专业而郭大靖在爆破上是无出其右,强强联合,注定了土营将在日后的攻城拔寨中大放异彩。
攻城重器红夷大炮,虽然肯定是要买,或者自己制造。但花费之巨,令郭大靖深感吃不消。
轰!并不算猛烈的爆炸声响起,一段土墙被烟尘笼罩,但郭大靖已经看到土墙被从地下拱起的力量给掀翻倒塌了。
土营军官耿名战那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实的笑容,又下达了命令。
时间不大,爆炸的轰鸣再次响起,未及消散的烟尘重新浓重,弥漫在空中,经久不散。
郭大靖露出了笑容,赞赏地连连点头,夸奖道:“好,老耿你的悟性很强啊,某只是说了说,你就琢磨出来了。”
双层连环爆破,穴地攻城的升级版。上层先行爆破轰开缺口,等到守军赶来封堵时再引燃下层地雷,从而有效杀伤敌方有生力量。
耿名战嘿嘿笑着,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满是老茧的手,说道:“单层改双层,大人提点之下,倒也不是很难。”
郭大靖笑着拍了拍耿名战的肩膀,着实喜欢这憨实的挖坑汉子。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