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新地方居住,可莫要疯跑,让人家笑话。
李秀姐在孙嫂和王嫂的陪伴下,走进了新村,差点被疯跑过来的野小子们撞到。
所谓的新村,自然和老村不太一样。除了相隔一段距离,还派了一个小队驻防,负责维持治安。
人心隔肚皮,谁也保不准这些辽民中有没有奸细,或是想跟着建虏吃香喝辣的。尽管可能性很但也不得不防。
再说,新老百姓的融和也需要些时间。一下子就塞到一起,容易生出矛盾。先在新村住着,考察或是适应一段时间,应该是较好的处理办法。
驻防的官兵就在新村的村口住着,军官还认识郭夫人,特意派了两个小兵跟着护卫。
“这帮臭小子。”士兵挡住李秀姐,嘴里还斥骂道:“吃了两顿饱饭,就疯得没边没沿儿了。”
李秀姐笑了笑,说道:“这说明他们不怕你们,是好事儿嘛!”
士兵不好意思地咧嘴笑了笑,说道:“夫人说得是。郭将军也对俺们说过,老百姓供养着军队,当兵的亲人也都是百姓,不能”
另一个士兵接着说道:“等村里有了主事儿的,也按老村的规矩办,就没这么乱了。”
就是半大小子,也有活儿安排,也要去读书识字。这是郭大靖早已制定好的章程,在老村实施得效果挺好。
话糙理不糙,士兵不能把郭大靖的话全部复述,但道理是听懂了,明白了。
李秀姐含笑点头,看着新村里两排夹道的房屋,不时问上两句。
房屋都不大,一般就是三间夹个院。
正房是住的,还刷了石灰,白色显得干净,还防潮。左右两间小的则是杂物间,或是圈舍,就很简陋。但有土墙、有屋顶,门窗还有草帘子遮挡。
被建虏驱赶打杀,在青台裕的时候,别说这大屋了,住的地方连这小杂物间都不如吧?
李秀姐心中生出感慨,一眼看到站在木栅围着的院子中的姚新,不禁露出笑容,迈步走了过去。
姚新好奇地看着年轻女人走过来,以为是同村住的,有什么事要帮忙。
李秀姐头一回做这事儿,也有点不知所措,走到近前,才迸出一句话,“小姑娘,多大了?叫什么名字?搬到这里住得可好?有什么缺的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