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女演员攻略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易在餐厅外面站了一会,理清了脑子里的头绪,这才回到餐厅里,和朴雅卡继续之前关于传媒的话题。

过去的几天,他不仅在操心劳动传媒的总裁人选,且在研究印度的电视业发展史。

在过去的几十年,印度的电视业发展非常缓慢,自从1959年在西德的援建下,新德里诞生第一个国营公共电视台dd1以来,一直到1972年,电视信号才扩展到其他两大城市孟买和阿姆利则,1975年,有提供电视服务的城市范围才扩展到了7个。

总的来说,那会儿印度的电视机普及率非常低,电视台也仅有一家,播放的电视节目则以新闻资讯和农业节目报道为主。

1982年,彩色电视进入印度市场,尤其是当年电视台直播了甘地的独立日演讲,一举刺激了彩电销量的迅速上升。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部分印度人口袋里终于有那么一点余钱。

也是在那一年,印度时任信息和广播部长去了一趟墨西哥,顺带考察了他们最负盛名的电视剧业务,在观看了当地一部拍摄于1975年的电视剧《跟我来之后,灵感迸发,回国就拉人捣腾起了自己国家的电视剧创作。

[早期墨西哥的电视业非常之发达,在电视剧领域是发展中国家的老大哥。]

1984年,受此启发创作的《我们人民在dd1播出,这也是印度第一部印地语电视剧,讲的是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

不过,真正推动印度电视剧蓬勃发展的则是一部改编自《罗摩衍那的同名神话剧。

众所周知,印度有两大闻名世界的史诗着作《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不仅记录了印度的部分历史发展,更是印度神话的集大成者。

在几乎人人都拥有宗教信仰的印度,哪怕不识字之人,也对这些神话故事烂熟于心,而这些故事自然也给各类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比如,印度历史上的第一部电影《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就取材于印度神话,1920年代也有根据《罗摩衍那改编的电影上映。

同样的,要想迅速打响电视剧这张王牌,改编史诗也是一条捷径,这不仅能让大家观看起来无门槛,而且也能确保最大的观众基数。

1985年,ddl就播出了一部神话剧《维克拉姆·奥·贝塔尔,开启了神话故事改编潮;但真正引起轰动的还是两年之后的《罗摩衍那,其试播集放在周日上午播出,没想到大受欢迎。

1988年,又一部史诗作品《摩诃婆罗多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同样大获成功,从1988年到1990年,总共播放了94集。

也正是这两部改编自史诗的神话剧,带动印度电视剧行业向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也奠定了印度神话剧,甚至是在这之后整个印度剧的某种风格。

首先,不管什么场景,整部剧的布景必须是华丽的,如《罗摩衍那,一集制作费用大概在10万卢比,在前几年算是妥妥的高价。而神话剧,因为虚构的时代背景,大多都是在室内搭景棚拍,所以华丽与否看的都是预算多少。

其次,剧情千回百转,脑洞奇大无比,但总有部分情节太过拖沓,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剧情非常水。

这是制作公司有意为之,目的是照顾收看电视剧的主流人群“家庭妇女”,为了让她们在做家务之时见缝插针地观看,导演会故事放慢节奏,由此形成一个习惯,特别喜欢用慢镜头和特写镜头来传达人物情绪。

尤其当演到重大事件发生之时,导演势必会给每一张脸都特写一遍,包括吃瓜群众在内,然后镜头来回快切,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

总而言之,印度电视剧只适合追剧,不适合租录像带回来快刷,一次性看得太多,只会得出一个评价——垃圾。

还有一点,印度电视剧的篇幅会很长,尤其是本就体量大的神话剧,最少来个五十集,一百集是正常操作,将来有上千集的也不用大惊小怪。

南易已经有想法在印度搞一部家庭肥皂剧,采用《阿甘正传的内核,从六十年代或七十年代开始,通过一个家庭几代人去透视印度的历史发展,顺便把南氏所有在印度售卖的产品广告都植入进去,重复重复再重复,让各个品牌朗朗上口,奶娃子开口说的第一个词不是“妈妈”,而是南氏的某个品牌。

这部剧一百五十集起步,只要观众的数量还过得去,就会一直拍下去,一年又一年的播下去,送走一代观众也无所谓。

“朴雅卡,明天回办公室,你和科赫哈聊一聊,我希望由你出面去接触一下巴拉吉电视电影公司的埃克塔·卡普尔。”

埃克塔·卡普尔,1975年生人,卡普尔家族的一员,她父亲是《大篷车的主演吉坦卓·卡普尔又译吉滕德拉,去年在吉坦卓的支持下,埃克塔成立巴拉吉电视电影公司,初生二代不怕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