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零五章、集资年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来到南家的四合院,时间已经有点晚了,一家子围坐在客厅的沙发里,嗑着瓜子正聊着什么,易瑾茹也在,显然年夜饭早准备好了,就等着南易他们。

“爸、妈、哥、嫂子、若婵,我们来晚了。”南易上前招呼一声。

南无为紧随其后,也上前招呼,“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姐姐,我来晚了。”

“无为,让奶奶好好看看。”易瑾茹上前,拥住南无为的肩膀一阵勐瞧,“又长大了,奶奶都快不认识了。”

易瑾茹对孙子挺稀罕,南铁犁和闻人兰月也符合要二胎的条件一方系离婚且只有一孩,另一方未生育第一胎,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闻人兰月的肚子不见动静,南易平时也没听南家提起过孩子的事。

趁着易瑾茹在这里稀罕孙子,闻人兰月把刘贞叫上,两人上厨房去端菜。

南易来到南怀秋面前,嗖的一声,两沓钱塞进了对方的羽绒服兜里,南怀秋感受到兜里的沉淀,伸手一摸,脸上的惊喜一闪而逝,拿起钱往衣服内一塞。

南怀秋挺悲催的,老婆有钱,儿子、儿媳有钱,他自己的工资也不低,可平日里虽说吃喝不愁,一般却见不到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有三百五十几天兜比脸还干净。

“若婵,给你。”

南易又来到南若婵身前,递给她一个薄薄的红包,里头只搁了两张大团结,只是个意思。南若婵有小南家饮服公司30%的股份,在分红上,南易干预过,钱能到南若婵自己手里,没人帮她“保管”,她并不缺钱。

“谢谢叔叔。”

“不用谢,今年暑假你早点去美国,在哈佛边上到处看看,挑一套你自己喜欢的房子,叔叔帮你买下来,暑假你再过去就住自己的房子,你想怎么装扮都可以。”

对南若婵而言,既然一只脚已经踩进哈佛,那大学在哈佛念是最好的,本科时期可以继续泡在合成有机化学实验室当助理,研究生时期顺理成章成为实验室的研究员,不管是搞研究还是化学界人脉的建立都不会耽误。

“嗯。”

菜上桌,年夜饭开始。

一边吃,一家人一边聊春晚,去年什么节目好看,那个谁谁演的好,唱的好,又展望一下待会会看到谁,谁和谁的相声,谁和谁的小品,谁又会唱歌。

这两年的春晚,重娱乐轻政治,具体的节目没法猜,但要猜谁会登台,那真一点不难,反正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员、歌手大概率会出现在春晚上。

主持人、相声、小品、国家队演唱,这几个都不用猜,老面孔搭上几副新面孔,换来换去,几个老人肯定能见着。

通俗类歌曲,就看去年谁红,谁名气大就行了,南易脑子里有几个名字、几首歌,都是通过春晚知道的,只是记不清楚具体是哪年的,不过知道他们、它们会出现在春晚,再结合去年的流行,他很快圈定了几首等下可能会出现的人和歌曲。

前头还在聊春晚,易瑾茹忽然又冷不丁的说道:“南易,你说我要不要把钱投到常城公司,利息好高。”

过去的1992年,既是地产年,也是集资年。

南巡之后,内地民间的投资热情暴涨,人们对各种有新意的建设项目充满热情。

1992年,银行贷款对私人企业已经张开了一道口子,但是还是比较保守,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抵押品,比如地皮、商品房,他们十分欢迎,很容易就能把钱贷出来,可要是拿着专利、高新技术之类的,银行就不喜欢了,一毛钱都不会贷。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这不算错,不管给银行赋予再多的其他职能,它的本职还是盈利,它的骨子里还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技术这个东西真假难辨,哪怕是真的,到底能价值几何也难以精确衡量。

再说,就算技术的价值再大和银行的关系也不大,银行赚取的只是贷款利息,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技术的价值不同而不同。

正因为金融管制,贷款难,民间的各种集资行为就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非常活跃,利息也是水涨船高。

虽然早在1986年,温市那边的抬会呈会就暴过雷,涉及到的金额达12亿之巨,闹出的动静挺大,不少会主和其家人都被弄的挺惨,不过风波来得快,去的也快,风平浪静后,温市那边抬会还是接着搞,只不过不再如以前一般盲目,恢复了抬会本该有的色彩。

目前在沿海不少地方,民间拆借资金的年利息基本在16%20%之间,这是比较正常的利息数字,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不太正常的利息。

在京城有一家叫常城的公司,这个公司据传有个新型电机的发明,属于节能项目。能源紧张是这几年的老调常谈,用电紧张与三峡是去年的热门话题,有着节能概念的新技术一直颇受青睐,比如前些年的“水变油”闹剧,就是在能源紧张的大环境下出现的。

常城公司的老板沉四平是个善于包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