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年仅22岁的卢罡顺利通过了华美物理学交流计划人才选拔考试,获得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他的学习之旅的目的地就是爱荷华大学。
在爱荷华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卢罡,性格上还是存在非常大的缺陷,但智商高、情商低的他还是凭借自己出色的专业能力在爱荷华大学里混得风生水起,导师们非常喜欢他,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留学期间,他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浆,毕业论文也是以电浆为主题,同时他的导师就是格尔兹教授。
这个年代,找遍整个美国,能研究电浆的人不超过四百个,而卢罡就是其中之一,这足以证明他在物理学领域里的天赋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
可是很快,这个傲慢的年轻人就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劲敌——他的室友山辛未。
与卢罡一样,山辛未也是物理学领域的天才,在卢罡来到爱荷华大学后,他同样拿到了公费留学的机会,来到这里。
自此,两个人的较量正式开始。
卢罡和山辛未在博士资格考试,同样拿到了全科为a的高分成绩,共同打破了爱荷华大学物理系历届成绩的高分记录。
按理来说,天才之间都会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但两人之间却势如水火,不过这只是卢罡单方面对山辛未的不满,因为山辛未的到来,抢走了导师们关注,甚至比他更讨导师喜欢。
而卢罡从没有在自己身上找过问题,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山辛未熘须拍马、阿谀奉承,才能受到导师青睐。
长时间的积怨,使得愤恨的情绪在卢罡的内心埋下了种子,当山辛未获得卢罡梦寐以求的学术奖学金时,卢罡的不满瞬间生根发芽。
卢罡和山辛未之间的奖学金之争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是不是真如卢罡所想,他遭遇了不公平待遇呢?
其实真相与卢罡所说的截然相反,山辛未出生于浙省的一个农村,家境贫寒,然而父母却非常支持山辛未的学业,他也非常争气,是个少有的天才。
1981年,年仅十六岁的山辛未就被少年班录取,1987年他又成功通过考试,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
从小到大,山辛未都是让父母非常省心的孩子,他天赋异禀,却不骄傲自满、待人谦逊,经常获得奖学金减轻学费压力。
在同学们眼里,山辛未的性格与卢罡所想的大相径庭,他并不是一个只会熘须拍马的小人,而是谦谦君子,他能得到老师地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出色的专业能力,还有尊师敬友的交友态度。
比起拒人千里之外,刚愎自用的卢罡,山辛未自然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可是卢罡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是刚正不阿才会遭受偏见的目光,山辛未虚伪的嘴脸,只有睿智的他看穿。
1990年4月,卢罡耗尽心血准备的毕业论文终于要答辩了,这次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要顺利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还要冲刺毕业博士生学术奖,因为这次的奖金是2500美元。
然而卢罡出师不利,面对教授们的连环提问,他竟然回答不上来,口试失误导致他与奖学金擦肩而过,最终被正常发挥的山辛未获得。
原本就对山辛未积怨已久的卢罡彻底爆发,他觉得这是一场阴谋,是山辛未联合导师一起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从他手里抢走奖学金。
而这次的毕业答辩出席的人就有博士生导师格尔兹教授、导师助理史密斯、系主任尼克·尔森。
于是,卢罡多次气冲冲跑到系主任尼克·尔森的办公室要为自己讨回公道,表示自己才应该是奖学金的获得者。
尼克·尔森每次都非常耐心地与卢罡解释,他是因为口试失误才错失奖学金,整个学术奖的评判流程公平公正,符合规定。
卢罡自然不相信尼克·尔森的说法,愤怒的他只好写信给副校长安妮申述,但得到的是同样的回复——颁奖过程没有任何不妥。
山辛未不仅仅得到了奖学金,晚来爱荷华大学的他甚至比卢罡更早拿到了博士学位的证书,还接到了留校任教的邀请,这对卢罡的打击非常大。
卢罡一直自诩天才,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山辛未的出现让他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不过他从未表现出来,因为他们两个一直不相上下,而这一次,卢罡的自尊心被狠狠击垮。
更让卢罡觉得难受的是,等他拿到博士学位,导师却并不打算把他留下来参与到博士后研究,所以他不得不自己出去找工作,可惜他找工作并不顺利,一路受挫的他,自尊心被打落到谷底。
但是导师却早早地留下了山辛未,甚至山辛未与格尔兹教授、史密斯教授多次合作发表论文,并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同。
愤愤不平的卢罡认为导师这是偏见,而山辛未不过是靠着甜言蜜语哄骗了导师,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无耻败类,互相勾结。
绝望的卢罡对人生失去希望,他甚至说自己已经对物理失去兴趣,他通过各种手段取得持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