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府。
徐承宗继续开口说道:“景泰二年,宁阳侯陈懋在漳州设船厂,造遮洋船四百余艘,景泰三年起,每年起运白粮,也就是占城米,曰一百八十万石,其中正赋约一百一十万石,其余折银币三十万回福建。”
“正统十三年,福建民乱狂风骤雨,席卷五省十七府百万百姓,景泰七年,福建安泰,百姓安居乐业,漳州市舶司纳税仅次于松江府市舶司,仅官办造船厂就有七处,而民办在册造船厂就有二十余处。”
“福建纳赋征课,几乎与凤阳诸府持平,仅次于浙江、江苏,官收官解,押解运送的损耗,海路靡费不过陆路的三十分之一。”
“这是一份景泰六年,松江府市舶司的商货往来明细,从松江府至忽鲁谟斯,只需要一年可以就可以来回一次。”
“安全,针路之上固然有海盗,若是走陆路从玉门关出,则至少需要一年半到两年,这一路上,要经过瓦剌人、突厥人和新月人的地盘,还有数不尽的马匪,数不清的课税。”
“相比较陆路和水路,海路无疑比陆路更加方便、便宜和安全。”
方便、安全、便宜,针路也就是海路的最大特点。
徐承宗将手中的题本交给了李宾言说道:“我在题本之中,对于海路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更加详细,还请李巡抚斧正,传阅。”
徐承宗的发言是极为精简的,他在题本中罗列了一大堆的论据,来佐证他的观点,比如在相同的人力下,海路的运力是陆路的十倍,比如海船的维护费用,远低于漕船维护和运输成本。
京杭大运河是大明的大动脉,可是依附在这条大动脉上吸血的蛀虫,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漕船沿路吸血的家伙,大幅的增加了水路的运输成本。
这份题本,是他接到了圣旨之后,亲自跑码头,四处询问打听,他带着人做的,的确有人代笔,但的确是他的成果。
他不想被陛下看做是无所是处的人,若是那样,魏国公府还能不能保得住,徐承宗自己都不确定。
李宾言翻阅了下手中的题本,不住的点头,他将题本交给了立侍左右的司务,让他们进行最快的活字印刷,让大家讨论。
李贤打开了自己的题本,他的题本之中也有关于海路重要性的论述,不过徐承宗做的已经很好了,他整理了一番开口说道:“港口,长江上的刘家港,松江府的新港,漳州的月港,广州的电白港,密州的胶州港,琉球的那霸港,倭国的难波港,都是贸易的集散地。”
“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可以补给的港口,就是大明在茫茫大海上的一点点的大明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李贤关于海路的部分和徐承宗有冲突,但是他对大明海权的探索,也是具有前瞻性的。
在李贤看来,港口的存在,才是大明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影响力对海外进行影响的关键。
而港口也是大明对海外外番王化之路上的起点。
这个起点的重要,不言而喻。
而李贤结合松江府新港和刘家港等诸多港口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比如码头舶位、仓储位置、货物吞吐、苦作劳力的劳动报酬,甚至还有一部分关于防疫防病,外邦万国蛮夷需要住在万国城内等等。
李贤将手中的题本交给了李宾言,他代表的是浙江、江苏、凤阳三省的官僚发言,对于港口管理做出了具体的规划。
番都指挥马云开口说道:“大明水师的存在是对海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耀兵示富、威制四夷,往昔三宝太监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巡弋异域,慑服胆敢与中国抗衡者,其蛮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其寇兵之肆暴掠者,殄灭之外邦诸国方听从诏谕,俯首臣服,不敢生二心。”
“无论是保证南海不被他国之君觊觎,还是保证大明对海路的掌控,强大的水师都是依仗。”
“水师是海权的基础,是海洋商贸的保障,谁拥有无敌的水师,谁才能能控制海洋,才能发展经商,安民兴邦;丧失水师就会失去海洋控制权,既保护不了商舶,也无法保证大明沿海百姓的安宁。”
“今日商舶,人人披甲带刀携弓架弩,三桅大船几乎每船都有火炮火铳火药等物,入港不张弓填药则无视之。”
番都指挥马云说了一个大明现状,市舶司的潜规则,各个市舶司、巡检司为何对商舶带武器视若罔闻,完全是因为大明的水师还不够强大。
而强大的水师,是海权的基础,这是马云代表军队的观点。
马云敢这么堂而皇之的说出来,完全是因为现在谁跟陛下说重文轻武、兴文匽武,谁就是在找抽。
陛下的动作很多,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陛下翻翻身就是大百万银币,如同流水一样的花出去,不从海外篡取利益,就得从大明百姓身上朘剥利益。
陛下只能从海外谋利。
“常工以为呢?”李宾言拿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