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之区,百货灌输之地,肩挑背负,租得陋舍蔽体,黧瘦疾苦。
朱祁钰被骂的多了,都被骂了多少次亡国之君了,但是他其实不是很在乎这些人的话,就是当乐子看。
真正惹怒朱祁钰下狠手,把他们扔去苦役的原因,是他们这万言书里的一段话,谓曰:若复有人悭贪业故,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黧瘦衰蔽,人所恶贱。
万言书中,这群读书人,瞧不起生贫穷家,衣不隐身,食不续命的穷民,因为这些人没有礼仪,他们说衣不遮体,食不续命,是个人都会厌恶。
在享受了劳动成果之后,还要怒骂劳动者不懂礼仪,不是人,那就让他们劳动试试。
大明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士人这两个字,在他们的理解之中,似乎是变成了一种类似哈利波特里的巫师,而大明的百姓在他们眼里都是麻瓜。
士的精神,被他们曲解为了一种优越,这种优越不可剥夺,而且他们认为这种优越不能用财富和努力去衡量。
因为他们这些士子认为,是他们给了大明的安全感。
朱祁钰不能理解他们这种思维,就像他不能理解朱祁镇的那句朕与凡殊的思维。
执掌朝廷公器,受到万民供养,就应该回报万民,制定斗权印义去分配社会财富。
大明的天只有陛下,而陛下的天是万民,这是朱祁钰执政理念,民为邦本的核心。
士人把自己屁股坐在了百姓的头上,那岂不是说把屁股坐在了大皇帝的头上?
兴安点头记下了陛下的惩罚,有些疑惑的说道:“李宾言那边,会不会有困难?”
当然会有困难,但是这是皇帝的命令,就看李宾言怎么执行了。
“有困难有问题很正常,克服苦难便是。”朱祁钰将写好的敕谕交给了兴安。
这封敕谕用最快的速度传到了松江市舶司,大明的官道驿路经过几次修缮,和马政的逐渐恢复,让敕谕的速度极快的传到了李宾言的手中。
李宾言拿到的时候,正在衙门里清点送往京师的案犯,斩首千余人,连坐数万的江南大案办起来不那么轻松。
他今天穿的是官服,纡青佩紫,是上朝时候才会有的打扮,他五更天开始沐浴更衣,将永乐剑擦拭的干干净净,今天有大礼仪要参加。
“如今的廪膳生员个个都是刺儿头,法不责众啊!”王卺回到了松江市舶司,他看着那份冗长的名单,叹息的说道。
如果王卺能够活到万历年间,就会发现,他和一个叫金学曾的人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张居正的改革里有一条,叫做取缔私塾,这个改革遭到了金学曾的坚决反对,就说了这么一句话,理由就是:廪膳生员个个刺头,法不责众。
但是张居正依旧取缔了私塾。
金学曾是大明第一个种植番薯并打算把番薯推而广之的人,同样他在万历三大征,朝鲜之役,鸣梁海战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万历年间任福建巡抚,在松下、乌丘、语屿、铜山、澎湖、南澳、甘山等地取得了对倭胜利。
金学曾借着商贾往倭国派出了大量的间谍,比在朝倭寇更早知道丰田秀吉死了的消息。
金学曾跟万历说:咱们的福建水军,可是东南沿海一带的扛把子!大小船舰就有数百艘,铁定能把他们的家底给抄了!丰田秀吉已经死了,群龙无首,天赐良机。
倭寇之乱不在列岛,而在倭国本岛!
想要进攻倭国本土的可不止户部尚书金濂,还有后来人,金学曾。
可惜金学曾的想法,最终没有实现,万历皇帝觉得倭国那么远,见好就收,这也是当时朝中东林党人的一贯想法。
而且播州杨氏的叛乱紧随其后,让金学曾进攻倭国本土的计划就此搁置。
金学曾反对张居正革除地方私塾的原因,和王卺的意思一样,法不责众。
但是李宾言却是笑着说道:“王侍郎,他们就是仗着法不责众这四个字,为非作歹,大明从无法不责众的说法。”
王卺疑惑的说道:“那怎么责罚?”
“李巡抚,舟山英烈祠修好了,请李巡抚前往。”一个掌令官打断了王卺和李宾言的辩经。
李宾言站起身来,端着自己的腰带,走出了松江市舶司,向着码头方向而去。
大明的军队在府衙之外,旌旗招展,李宾言端着自己的腰带,缀有带銙,比腰宽,大明官员的腰带,是用来端的,不是用来系的,是一种礼器。
这个腰带其实并不方便,已经在永乐年间沿革为了束带,方便大明官吏使用。
但是出席重大祭祀活动的时候,大明的官员,还是会把这个大一圈的腰带拿出来,表示庄重。
李宾言一步步的走向了舟山海战英烈祠。
这里埋葬着舟山海战的死难军士,入土为安,舟山海战,沉了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