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宁愿欠账  朕就是亡国之君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光是朝臣,文人雅士骚客,更加不可。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掌六部明公、总宪之京察,铨部掌京官,京官方可掌地方,否则,党祸必然四起,朝令夕改,法不束民,民不知法。”

于谦说的思路和朱元璋废宰相的道理是相通的,天下大事,想要避免党祸,那就得大权独揽。

陛下掌铨部,断朝纲,官吏称其职,天下方能安泰,国泰则民安。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想要避免党祸,何其难?

让大明再次伟大,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陛下不懈怠,必然可以实现!

于谦说完了京察和大计的意义,有些奇怪的问道:“陛下压了银币,为何不压金币呢?金比银贵,既然可以铸银币,为何不铸金币呢?”

“臣愚钝。”

于谦其实在刚才盐铁会议上,他就想提这件事,但是认真思考了许久,最终没有说出来。

陛下乃是大明户部尚书,他能不知道金币比银币更贵吗?但是为什么不铸金币呢?

一两金子大约等同于十七两银子,一枚金币大约等同于十七枚银币。

这要是还账简直太轻松了。

但是陛下似乎宁愿顶着欠账的风险,依然要坚持铸银币而非金币。

朱祁钰摇头说道:“不是朕不想,而是不能。”

“于少保真当以为势要豪右之家,制不出来这御制银币吗?”

“恰恰相反,他们若是真的有心此事,却是完全可以,但是投入极高,却是收效极低,尤其是刚刚决定给兵仗局,让了四分银。”

“他们要让银匠们跟着他们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盗铸御制银币,自然要有丰厚的报酬。”

“他们不盗铸银币,那是严刑峻法高悬,头顶上,顶着一把剑,不敢罢了。”

“朕当初就说了,私铸银币等同谋反,刀在他们脖子上架着,他们不做,更是因为无利可图。”

“但是铸金币呢?其利甚厚也。”

“足以他们顶着严刑峻法,冒着天大的干系,找到足够的人手,败坏大明御制银币了。”

朱祁钰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金币只有大不列颠尝试过作为货币发行,都是极小规模,但是立刻带来了大量的盗铸,之后金币其实都成为投资物,而非货币使用。

自古就有点石成金的传说,一旦放开了金币,甚至发行了金币,那势要豪右之家,立刻就要明火执仗的开干了。

大明的新货币政策还没起航,就会夭折了。

那就不是钓鱼、捕鱼,而是往鱼塘里下毒,竭泽而渔不可取。

朱祁钰继续解释道:“于少保不知其中详情,现在宝源局收的银子,已经从碎银子,变成了金花银,很多势要之家都把银子铸成金花银,再到宝源局更换银币,为何?”

“因为宝源局杂色银到金花银,也要收三成的火耗。”

“他们现在用埋在猪圈里的油纸包裹的铜钱,去换民间的散碎银子,因为这里面有利可图,虽不丰,但也是一笔收入。”

“若是开放金币,他们连坊间的碎银子,甚至银料都不用收了,直接造假金币获利极高了。”

朱祁钰解释清楚了金币为何不能做货币的原因,因为势要豪右之家,会冒着天大的干系仿制,造假,利润太丰厚了。

于谦不住的点头说道:“臣谨记圣诲。”

至此,于谦知道了,果然陛下始终防备着一群人。

他当初看到的没错,陛下那三座墓碑,现在已经埋了一座,那就是正统帝朱祁镇,虽然似乎还没有封土。

现在还有两座墓碑,还没有人认领,肉食者鄙,陛下始终对他们抱有十足的警惕。

于谦愣愣的说道:“按照陛下所言,两倍则安,四倍则泰,六倍则兴,可是陛下,农庄法,官府只收一成半,这是不是太低了一些。”

谷租、藁税、乡部所求。

大明训练了很多义勇团练,这些义勇团练,就是反抗乡部所求,藁税加起来才一成半,这已经是六倍则兴了。

尤其是随着流民不断加入农庄,石景厂的一些铁料做农具,颇为耐磨,大明的基层生产力正在高速恢复着。

虽然现在只有两倍与丁口所求,但是不用几年就是四倍,六倍不止了。

现在开荒的氛围极其浓厚,若非掌令官以真武大帝敕不得焚山,现在燕山要被烧光了。

“不算低了。”朱祁钰摇头说道:“就这个税就是了。”

朱祁钰再次确认的说道:“足够了,贪乃万恶之始。”

于谦眉头紧皱,思索了许久,认真的问道:“臣受教。”

显然,于谦感受到了农庄法和陛下推行的货币政策,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上的东西,甚至农庄法在,某些方面更加高级的大道至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