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大名忍不住私底下骂秀家黑,明明前不久才花买垃圾的价格买走这些卷腹,转头就用几倍的从自己身上赚回来。
不知道是从哪里得来的情报,秀吉给前线的各军团指挥官都写了一封信,要求各军团严守本道,不准再对外肆意进攻。
很明显秀吉有自己的情报来源,知道了明军已经开始准备入朝消息。
不过,从信件的语气和内容可以看出,经过前面小西行长与祖承训的战斗让他暂熄了入明的幻想。
除此之外他终于正式向小西行长行文,让他主动与大明谈判。
尽管在所有人看来,丰臣秀吉对明作战的胜利已经不可能,但是他依旧对议和的条件提出了非常严苛的三个条件。
一、朝鲜每年要回应日本的要求,派遣使者道日本,听候秀吉的处置。
二、日本可以向朝鲜归还咸镜、黄海两道,但是剩下的5道必须割让给日本。
三、大明和朝鲜交出人质,以作为和平的保证。
这三个条件苛刻到小西行长都看不到和谈的希望。
眼下在内黄海、京畿、全罗三岛的义兵让各军团长疲于奔命,在外有明军即将入朝,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条件,怎么都看不出秀吉的诚意。
关键是眼下朝鲜八道之中,最顺从日本的反而是第四军团和第二军团治理下的咸镜道和江原道,若是按照这样的条件,要将顺从自己的江原道交还给朝鲜,反而要获取不顺从的京畿道和全罗道,怎么看都有些难以理解。
经过3个多月的扫荡,就算的此前叫嚷着要血战朝鲜的丰臣秀胜都累的不再呱噪了,黄海道内的义兵反而越扫越多,让其疲于奔命,最后无奈的放弃了所有的支城,严守黄州、瑞兴、开城一线主要城池。
京畿道由于驻守着两只日军兵团近4万人,再加上为了修筑堡垒距离了京畿道大部分的壮丁,义兵的补员能力大幅减弱,因此日军对京畿道的掌控较为彻底。
不过时不时会有义兵攻破一处兵营,解放在这里被逼劳作筑城的民夫,既对日军进行了打击,又解救了自己的同胞,补充了兵员。
忠清道的问题与黄海道一样严重,福岛正则不信任朝鲜人,没有仆从军的帮助他根本控制不住忠清道,无奈只能保证与全罗道、庆尚道与京畿道之间的联系,西部沿海诸城全部放弃。
全罗道作为朝鲜掌控最深的几个州道之一,经过6个月的战斗,小早川隆景终于扫灭了大部分义兵。
他参考秀家在咸镜道的操作张榜安民,若是给他12年的缓冲期,或许这里的朝鲜民众会发现日本大名的统治要比朝鲜朝鲜好上很多,渐渐地也就忘了国仇家恨。
不过眼下明军入朝在即,他不得不留下岛津义弘所部继续驻守全罗道,自己带着第七兵团北上京畿道,帮助丰臣秀次防备明军。
而等到兵力雄厚的第七兵团撤走,新编第五兵团除了岛津义弘,都是一些小大名组成的,岛津义弘又没有足够的威望统合他们,纷纷陷入各自为战之中。
好在眼下全罗道的义兵大部分刚刚被镇压,少部分幸存下来的在重新发展蓄力,在加上这里有小早川隆景组织的8000仆从军协助岛津义弘镇守,眼下还没有生出变乱来。
但是等到明军打到京畿道的消息传到全罗道,失去绝对统治力统帅的第五兵团,不得不再次面对如潮水一般的义兵,最后不得不放弃了东南大部分城池,保证全州一线的控制。
其实聪明如小早川隆景,他早就已经意识到了,眼下日军分的太散,被各道义兵拖住,反而容易被各个击破。
他再次向丰臣秀次建议收拢兵力再次划分防线,但是被丰臣秀次和花房正幸、加藤清正拒绝。
花房正幸和加藤清正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咸镜道如今已服王化,江原道也相对顺从,你现在嘴巴一张一闭就要我们放弃已经顺从统治的一道半熟土,这怎么可能接受的了,更别说花房正幸是接到了秀家私底下任务的。
加藤清正其实是一个智勇之将,他主动提出若是放弃咸镜道和江原道北部,那么我方将会与明军在东西上千里的防线上交战,兵力分散容易被分割击破。
但是若是保留咸镜道,那么在明军主力南下京畿道的时候,咸镜道之兵可以入平安道、黄海道对明军后路进行截断。
而且这两道兵力也不怕被明军截断退路,毕竟两道临近北海,一旦被明军包围可以从海上经水路退走。
原本丰臣秀次还在犹豫,他是不愿意退兵的,因为这是他九州之战之后第一次以总大将的身份在外作战,麾下的都是各国大名,他想要作出一番成绩。
不过小早川隆景的建议让他有了犹豫,是不是真的要撤退,但是见加藤清正、花房正幸两个兵力保存较为完整的军团长都拒绝,他也就有了底气。
因此仅仅是交代了小西行长和丰臣秀胜且战且退,让加藤清正和花房正幸伺机而动。
其实丰臣秀次在等,他在等小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