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藤堂高虎留下,自然不可能单纯是为了说火炮队的事儿,秀家还想让其在常备中训练盾刀手。
日本历史上的有盾的,弥生时期日本还是石器时代,盾牌是主要的防御武器,三国志中记载倭兵也有手持半人高木盾的记载。
前文已经介绍过日本为什么盾牌不作为士兵的主要武器了,大致就是弓的发展促进了盾的发展,但是底层的p民命不值钱,武士老爷有大铠的草袖可以达到盾牌相近的防御效果。
再加上日本弓寿命的及繁杂的工艺问题,使得丸木弓开始成为主流已远程武器,而丸木弓的威力都很弱,对于足轻来说头顶宽大的阵笠只要头一低,就能低于大部分弓箭射击。
当然啦,部分倒霉蛋并不被统计在内。
这个时候的隼人盾主要是作为墓葬的陪葬和重要府邸、建筑门口的礼仪性道具,有防止恶灵侵入的意思。
后来到了战国时代,铁炮的流入就连大铠都没有抵抗之力,既然众生平等又要盾牌何用呢?
当然啦,后来战国大名们发现将竹子捆在一起的竹束具有一定的防御铁炮穿透的效果,但是这种东西也就攻城守城的时候用用,并不方便携带。
之后的日本科技树就好像点歪了一样,盾牌再也没有兴起过。
但是要知道在同时期的欧洲老爷们,在火枪、大炮已经成为主武器的时候,胸甲骑兵、胸甲剑士们依旧会带着盾牌冲锋。
要知道所谓的南蛮胴实际上是根据武士老爷们的口味改造的,又因为日本人当时的小身板,大部分南蛮胴甲的甲胃厚度刻意减薄的,就连欧洲老爷都要带盾牌,日本人凭什么不带呢?
这个问题秀家一开始就发现了,可是对于武士老爷们来说拿着盾牌和单手剑哪有双持武士刀和挥舞的长枪来的帅啊。
对于普通足轻来说,盾牌并不是一个容易控制的武器。
要知道明朝《武备志中单人持的圆盾即有5公斤重,戚继光的《练兵实记中的记载,即便是藤牌的重量都答道了5斤,明朝1斤为598克,相当于3公斤。
事实上这一点秀家也深有感触,在吉备军阵中被广泛使用的木楯,其实和竹束一样,都是因为重量的问题只能作为半固定的军事装备,人根本不可能单手持着木楯,单手持刀上去拼杀。
如果真的要持木楯上去的话,还不如学学牛头人,直接纳木楯做武器来的高效。
除了木楯的重量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盾牌其实是最难训练的。很多人受游戏的影响认为新人适合纳盾牌,因为觉得可以避免挨打。
实际上新手使用盾牌反而更容易出事,因为双持武器的发力点在手腕部,稍有不慎就会手上。
而且持有盾牌的目的是防守反击,但是受限于盾牌的防雨面积,根本护不住所有位置,很多人面对如潮水涌来的攻势,根本做不到使用武器进攻。
而剑盾的要义在与依靠盾牌近身之后,利用盾牌遮蔽敌人视野,同时阻挡攻击敌人攻击角度的同时给自己的武器流出足够的攻击角度,在限制对面的武器后再进行攻击。
光写着一段话就用了五行字,你想想看实际作战的时候有多繁琐,多技术活了。
至于盾阵那更别想了,盾阵的要义在于遇到敌人可以快速组成阵型,并在有人倒下之后,丝毫不作反应的快速补位。
在这个文盲率这么高的时代,这都不是几个月能训练出来的事儿。
历史上着名的持有盾牌的部队,比如罗马的军团步兵和马其顿的持盾矛手都是精锐部队,其组建的单位相当于小富以上的公民。
在中国藤牌手也不是影视剧中发个盾牌和刀就能上去的炮灰,恰恰相反盾刀手往往需要经过1年以上的战阵厮杀的老兵才能升任,是军阵中最得军官信任的阶级。
你还被不信了,因为战争是不会骗人了,回想一下各国作战的时候最多的炮灰是哪个兵种吧......
没错,就是长矛手,因为有枪阵的存在,他们本身就是耗材,发一根长矛就行,就算没戳中还有别人给他容错呢。
日本人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谁都不愿意去做炮灰,而长枪这个玩意儿在战阵中恰恰是很好摸鱼的武器,所以像某些战争双方数万人打了一整天,到头来才死了几百人的情况。
这也就有了为什么川中岛之战双方合计战死4k人之后,撼动天下的情况了。
等到后来,铁炮传入之后,关原之战20万人打了一上午,双方合计战死23万人。
看到没有,科技才是改变劳动生产力的唯一方式啊,伟人诚不欺吾!
而且在日本战国,打仗这个事儿吧,本身就是给领主老爷打工的。
现在常有说法,人家拿个23k工资,你还指望人家拼命?
要知道战国的武士和足轻可是自费去给老爷打仗的,你给钱都不能指望人家拼命,自费给你打仗更别说了。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来最近外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