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皇帝无疑是尚武的,根本不需要什么犹豫,这从他结束了乱世、建立了大明就可以看出来。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基本上就没有不尚武的,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不能带兵的。
被一些人认为是流氓皇帝的刘邦,他的优点可不只是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他也没少带兵、亲上战阵,顶多也就是这方面的天赋和能力不是最强。
而作为外戚的隋朝文帝杨坚,很多人说他篡了北周的皇位,他也平定了尉迟迥之乱、平司马消难之乱。北宋的赵匡胤就不用说了,出身行伍的他成为后周大将,才能有机会篡位。
洪武皇帝尚武,英示皇帝实际上也是尚武的,顶多也就是没有什么天赋而已。
这两代帝王培养的接班人,此刻一身金甲金胃,虽然看起来稍微的袖珍了一点,这是童装版的甲胃。但是根本不要紧,小小朱此刻就是威风凛凛的坐在马背上。
小小朱看着校场,严肃问道,“曹国公,那银袍小将是谁?”
曹国公李景隆看过去,立刻回答,“启奏殿下,此人乃俞通源之孙俞宗。”
小小朱仔细想了想,问道,“可是那河间郡公之后?”
李景隆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正是。”
河间郡公俞廷玉,这是老朱早期极其重要的力量。当年老朱准备夺取江南地区时,苦无舟船天堑难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俞廷玉带领水军来投,并攻取太平等地,协助老朱建立了根基。可惜他战死沙场,被追封为河间郡公。
而他的两个儿子俞通海和俞通源也是很出息。俞通海官至相当于宰相的中书省平章政事,不过同样战死沙场,时年只有三十八岁,而且还没有子嗣。
所以俞通海的俞通源弟弟承袭官位,老朱当年追封俞通海为虢国公,封俞通源为南安侯。俞廷玉的幼子俞通渊,为越巂侯。
感念俞家当年的功绩,老朱在位期间对俞氏封赐五十四次,除俞通源封为南安侯之外,俞氏还有另外二人封侯,俞家也有一将二相三侯的说法。
不过大约十年前,俞通源早年卷入胡惟庸桉,虽然他已经身死,不过还是爵除。而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俞通渊被老朱以率师讨建昌叛贼,在越巂筑城为功劳封侯。
不过这俞通渊也是小错不断,所以失去了侯爵,现在在高丽打熬想要复爵。
徐膺绪这个时候则说道,“殿下,越巂侯坐累失侯,其长子俞翊壮年而亡,次子俞靖重病,尚余幼子俞端在锦衣卫为荫官,臣听闻其人身子骨也不康健。”
小小朱看了看徐膺绪,说道,“传本宫教令,令俞端迁詹事府左中允。双全,记下且报与父皇。”
徐膺绪有些激动,俞家算得上老朱班底的早期山头之一,但是俞家在俞廷玉战死后,也有些靠向徐系。当年俞通源、俞通渊,都曾经是徐达的部将。
想了想,小小朱说道,“咱记得****夸耀俞家皆为左运之良臣。令太医院去俞府,务必要医治好俞靖,不吝医药。”
小太子平时顽劣,那也是在老朱和小朱跟前,也是在自家人跟前。在外人眼里,皇太子还是很有威严的,皇太子还是很宽厚的,据说比早年间的英示皇帝还要宽仁。
都说早年间的英示皇帝在宫里宽待宫人,轻易不会惩罚,但是和武勋几乎没有太多来往。但是小太子呢,对于武勋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小小朱这个时候则说道,“俞信到底是河间郡公之后,不坠先祖威名。弓马娴熟、若是好好历练报效朝廷,说不定可以复爵。”
小小朱这也是有意说的,就是为了让一些人听到这些。
俞家曾经一将二相三侯,但是现在俞通源卷入了胡惟庸桉,他的子孙想要复爵就要加倍努力了。而俞通渊还在高丽拼命,为自己前些年的行为不端、枉顾国法付出代价。
对于俞家子弟来说,复爵就是他们极大的追求,他们也确实需要努力了。
小小朱虽然看似给了俞家子孙一些待遇,给了他们一些机会和优待,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给了他们机会,就要看俞家子孙争不争气了,就要看他们能不能把握住机会了。
毕竟俞通源也好,俞通渊也罢,这两位被除爵都是老朱做出的决定,小小朱现在可不好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更何况调一个俞端去东宫效力没问题,小小朱随口的一件事情,令太医们去俞家,这也没有问题,老朱和小朱肯定支持。
说到底,这就是惠而不费的事情,可以帮助小小朱收买人心,可以让小小朱得到勋贵更多支持。
但是真的要是涉及到爵位的事情,小小朱现在可没有什么发言权。要不然以这小子的跳脱,说不定他的一些个堂兄弟、表弟,不是亲王就是国公了,侯爵他都看不上。
坐在武英殿的老朱和小朱一边看着奏折,一边时不时的听着一些太监、侍卫送回来的关于校场的一些情报,两个人都是满脸笑容,还是比较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