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潘大章同志吧,我是作协秘书长黄华华,很高兴认识你。”
潘大章跟他握手寒暄。
“恭喜你成为作协会员,希望你以后能够写出更多高质量,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出来?”
他把会员证和档次资料交到他手里,留了他固定的联络通讯地址。
“冈州地区有八位作协会员,以后有文件都会统一发到市文联,希望你积极发挥会员的作用,为活跃本地区的文化氛围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道这次诗刊社给他们七人出版了一本诗集,黄华华对他表示祝贺。
其他六位诗人也全都是作协会员。
只有达到一定水平,发表到一定的作品,才有资格申请加入。
黄华华对他说:“到目前为止,你是加入作协年龄最小的一个,史无前例。”
才十七岁的年龄。
黄华华在席上给大家也说了这件事。
蒋青和黄云裕都对他表示祝贺。
其他几个诗人也祝贺他。
下午去诗刊社办公楼参观,然后收到一件纪念品。
诗刊主编提议下期出一期七个诗人的一期专刊,要求每人投稿至少二十首以上。
潘大章去《江山文艺》开座谈会,就遇到过这个问题。
这次来参加《名诗刊》的创作笔会,他也准备了几个组诗。
来到京城后,在金属公司办公大楼门口又写了五六首,他手上竟有近三十首诗可以拿来发表。
当然《名诗刊》社若是没有这个要求,他也不必要把这些诗全部发表在这里。
《星月》和《绿原》两个大诗刊也催稿几次。
他们本来也是想邀请他去诗刊社参加作品讨论会。
因为要参加《名诗刊》的创作笔会,所以就没空去参加了。
另外几人听说要供稿二十首,个个都是叫苦连天。
“主编,你这是狮子大开口,你以为写诗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写出来的,没有灵感我是一句都写不出来。”
“我也是,一个月十首八首莪都无法达到,就更别提二三十首了。”
“我一般也是质量取胜,有时候一首诗都修改好多天。”
诗刊主编叹口气说:“看大家目前手上有多少首新诗,都交上来,我再组织评论家,写上几篇评论文章,那样才能保证出版一期专刊的内容。”
其他诗人都表示手上只有七八首新作。
主编问潘大章:“潘大章同志历来是个高产诗人,而且每次都是以组诗的形式出现。据我私下统计,你潘大章每个月发表的诗作不会低于二十首。想问一下你,现在你手头有多少首新作?”
潘大章肯定地说:“我可以供稿四组诗,二十四首。”
“啧啧,还是潘大章同志,果然不负众望,量大管饱,不错!”
古程嘀咕着说:“滥竽充数的东西,我才不会干,每首诗我都会精心打造,不以数量取胜。”
潘大章听见了他的嘀咕声,他对古程说:“你写的诗水准很高,是精品,我写的是滥竽充数的东西?我看也不尽然吧?作品写得好不好,是靠读者去评判的,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
从总体上来说,潘大章的名气风头已经盖过了几个隐约诗派战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潘大章这次参加座谈会,并不想跟他们一争短长,但是也不意味着就要甘愿受辱,在他们面前低三下四。
历史上许多高产诗人,难道他们的作品就都是滥竽充数的吗?
刚才古程的嘀咕,几个人都没听见。
但是潘大章的辩驳却是人人都听见了。
都把眼光投向了古程的身上。
古程尴尬的辩驳道:“我并没有说潘大章的诗是滥竽充数,我是说社会上有些其他人。”
潘大章不跟他计较。
各人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一时间也是无法改变了。
完成当天下午的活动后,这次的创作笔会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诗刊财务把来回路费和宾馆住宿费用都跟大章报销了。
跟家人商量后,决定明天去HD区清华路和颐和园路两所名校逛逛。
让宾馆前台帮助订了后天早上十点到洪城的机票。
第二天,坐地铁换了几站,从颐和园地铁口出来。
往前走上几百米,看见沿着北大围墙站了一长排的人。
询问以后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携带小孩去北大校园的。
被毁的颐和园就在北大校园后院。
此时进去参观并不收费。
但是要经过安检,身上不得携带违禁物品。
温小芹说:“我们先去北大校园逛逛,说不定二年后我们就来这里读书了。”
前面一个中年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