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期。
齐谷南不禁内心犯嘀咕,他知道近几年钨业系统经济效益非常不错,每年除了上缴税收和利润后,每个矿都有不少的盈余资金。
钨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几个大矿都在搞文化娱乐设施。
会走到连职工基本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么?
青年工人都停薪留职去了广东打工,以后他们还会返回原单位上班么?
想象力还是不错。
之前在矿山一个小矿工的生活场景,跟现实中特别相符。
各种心理描写,当时的情景很容易让读者代入其中。
潘大章父亲是矿山的退休工人,他熟悉矿山的环境,以及了解矿工的真实心态,都可以理解。
可是他才十六岁,有可能连广东都还没去过吧?
书中描写的服务区乱象,以及到了广东后,汽车站打工人的人生百态。
在工业园挨家去找工作,进了工厂的,流水线的所有辛酸苦辣,没有亲身经历的人,他能够单凭想象就写得出来么?
小说主人公的视角,以及遇事件后成熟的思想变法,怎么看怎么象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
几个小时过去,柳如波买了几本杂志和一些青菜回来。
“我特意跑去汽车站门口的那个书报亭,才找到你需要的这几本诗刊,其他几个书报亭都没有。”
“你看书吧,我去煮饭。”
齐谷南并没有急着看诗刊,其实他对诗的兴趣也并不是很大。
但是他是大学高材生,当初在学校时文笔也不错,对于诗歌的好坏还是有一定鉴赏水平的。
但是刚才坐在椅子上,连续看了几个小时,脖子有点酸,双腿也有些麻木。
需要活动活动。
“哇,老齐,今晚有春节联欢晚会,八点开始,有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和相声,肯定非常精彩。”
柳如波看见电视上正在预告晚上准备进行的春晚节目,嚷嚷着说。
“那今晚我早点煮晚饭,吃完以后专心看春晚。”
齐谷南也看了一会电视。
新闻方面比较吸引他的目光。
上半年出现的陕省特大洪灾,以及洪灾过后,暴发的蛇灾。
百姓人心惶惶,各种谣言满天飞。
他组织全公司员工向灾区捐款捐物,得到了上级通报表扬。
这一年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事件。
最后都平安度过了。
他翻阅几本诗刊上刊登的潘大章诗作。
不禁让他眼前一亮。
在平铺的叙述下面,给人以深邃的启发。
意蕴方面也是与众不同。
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
似乎创造岀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这年轻人的思想确实不简直。
齐谷南瞬间被触发了内心那根脆弱的神经,某处纠结的情绪在刹那间得到释放。
几本诗刊上的潘大章作品,读了一遍后,还是意犹未尽。
他一个下午都在翻阅着诗刊上的潘大章作品。
……
董卫东家。
温小芹最早起床,每人蒸了一碗酒酿蛋。
又把两老人从老凌头处抓来的中药煎好,等他们起床,吃过早餐,休息一会就可以喝。
见几人还没起床,又把庭院家里面卫生搞了一遍。
一楼卧室的老两口也早早醒来了,只是因为外面还是很冷。
就窝在床上不想起床。
“老董,你听小芹早早都起床了。又煮早餐,又搞卫生的。这孩子真的是世上少有,什么事都安置得妥妥当当的,她一人把保姆和厨师的活全部都干完了。”
“这两个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使。大章,昨晚在房间写小说,写到二点多才睡。你说这两孩子,才十六岁的年纪,自律性怎么这么强呢。”
两人在嘀咕着议论。
不久两人也起床。
推开门看见庭院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墙头上屋檐上都是一层白雪。
“呵,又下雪了。瑞雪眺丰年呀。”
董卫东笑呵呵地对老伴说。
黄怜香被冷风一吹,浑身一股寒气,不禁打了个哆嗦。
温小芹笑吟吟地递上一个热哄哄的火笼。
“奶奶,这火笼是我从俞督特意带过来的,这样天冷的时候,搞来暖手暖身子最好。”
她起床后掏了煤灰,用木炭生火燃起了煤球。
家里烧水用煤灶,炒菜煮早餐还是烧柴火。
她看见昨晚又下了一场不小的雪,天气又冷了许多,于是把两个火笼都加了火炭。
正要把火笼送到爷爷奶奶卧室,见他们开门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