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5章 成了诗人  重生1983年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潘老板,你完全可以放心,建设跟我干十多年了,这一套工艺他都很熟悉的,现在的工地也基本都是由他带工人去干的。”

潘大章便不再说其他的。

这时姐夫从麻油坑村回来了。

“你爸和你几个弟没有找你麻烦吧?”他问。

“没有,我去村委缴了公购粮罚款了,以后那些田地也让他们去种了。”

他担扰地说:“只是以后我已经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了。”

潘大章知道他说的是自己现在没有属于自己的房。

于是他说:“赚到了钱以后就不用愁没有房,再隔几年,房产和地皮都放开了,有钱不要说县城,就算是冈州市也可以买房,还可以迁户口呢。”

“农村户口有这么容易迁到城市户口去?”

许静金还是不相信农村人有钱就可以改变命运。

但潘大章相信。

由于明天要上课,吃过晚饭,潘大章跟温小芹回到了住处。

原以为晚上会孤男寡女只留下两个人。

他心里又冒出了一丝春潮暗涌的念头。

回到住处却看见了杨石头带着妻儿回来了。

“石头哥,家里稻谷都收割完了?”

小石头洗完澡在看电视了。

“我爸这段时间没去山里烧炭,本来山里田地都少。我们回去爸都把稻谷收割完了。”

杨石头气愤地说:“那个讨厌的护林员许卫华现在又成了村里的主任,在到处动员人家去做节育手术呢。”

潘大章有意识看了一眼忙碌的温小蓉,并没有看见一点有孕的迹像。

他知道现在全国都在号召:少生优生,生育第二个孩子一定要经过审批。

不然会受到一定处罚。

而且规定第一胎跟第二胎必须超过四年以上才行。

以后的政策会越抓越紧。

“石头哥,你跟小蓉姐想生第二胎后就抓紧时间去村委递申请,争取在短时间内怀孕生育。不然的话,以后的政策会越抓越紧,可能到明年就不允许生二胎了。”潘大章提醒他。

见潘大章说得若有其事的样子,温小蓉也严肃了起来。

“大章说的话,都是很准的,要么你还是回去写个申请吧。小石头现在也四岁多了,况且我爸妈这边也只有我跟小芹两个女儿,是符合生第二胎条件的。

听了潘大章的建议,第二天杨石头就跑去村里,去开了一张申请表,审批同意了生第二胎。

当然这是后话。

第二天到了学校,谢东生又找到他,递给他一个厚厚的信封。

“大章,你给《名诗刊》也投过稿?”

“投过几个组诗。”

他记得上次围棋竞赛的时候写过一组《棋说新语》,八首诗,几天后他就寄去了《名诗刊》社。

因为他订阅了这本月刊,上面刊登的作品,他看了觉得索然无味,还不如自己写的有味。

这个时候朦胧诗派刚刚兴起,诗坛上有才气的几个诗人也才刚露峥嵘。

假如需要,他完全可以把前世那些回味无味的诗句,抄袭出来寄到杂志社,那样他将成为诗坛上的一颗新星。

可是他认为不必要?

他写的还是感悟的东西。

“大章,快撕开看看,是不是你的作品在《名诗刊》上发表了,若是真的,那将是一件很轰动的事件。《名诗刊》是国家刊物,能够在上面发表作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谢东生充满期待地看着他把厚厚的信封撕开。

从里面拿出一本厚厚的杂志,还有一封信。

“潘大章同志,你寄来的《棋说新语》组诗,让人读了顿觉眼前一亮,感慨万千。充满哲理又意味无穷的诗句,让我读诗几十年的心都为之欢欣鼓舞。跟编辑组讨论后,决定把你这篇大作刊登在重点推荐位置。还让老诗人兼画家黄永玉大师,写了一篇评论。稿费已经从邮局汇出,希望你能经常赐稿于《名诗刊》,我们会给予特别的关注。

编辑:邹一帆。”

“在《名诗刊》社刊登了一组诗。”潘大章把编辑写的信递给谢东生看。

谢东生颤抖地手接过来,念了一篇信的内容。

“老画家、老诗人给你诗做评论,这是多大的面子和荣誉。”

他翻开杂志首页,开篇就是潘大章的《棋说新语》。

上面还标了一行备注:俞督县文化馆举办棋类竞赛,期间颇多感悟。

黄大师的评价也是不吝溢美之词。

上课玲声响了。

谢东生对他说:“大章,你先去上课。我要把你这件事,不仅上报到学校、教育局,而且还要上报到县文化局,宣传部。甚至还要上报到冈州市宣传部。”

他抓着那本样刊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