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往他身上甩呢,如果答应下来,那便是辽东百姓最大的仇人了,不过想着这辈子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便颤抖着声音道:“大王,你这条件,我答应了;但不知另外两个条件又是什么?”
高元的反应在杨集意料之中,他接着又说道:“二是你率领文武百官以国礼跪降于王宫正南门,当众求我大隋宽恕。三是承认浿水以北自古以来皆是中原国土、浿水以北的百姓都是中原子民,这片土地之所以落入你们高句丽之手、百姓们之所以被你们高句丽强迫奴役,是你们高句丽历代国君背信弃义,将这片土地强占所致;如今的国土是物归原主,而百姓也是认祖归宗。”
高元只感到眼前一黑,杨集这两个条件使他连举国投降都不算;一旦他答应了,这比举国投降还要受辱、还要没有尊严;但是对于大隋王朝来说,却是占尽了一切大义。
心中很想不答应的,但是为了活命,高元也顾不得什么尊严不尊严的了,咬牙切齿的答应了下来。
。
。
。
经过紧张有序的安排,以及高元十分的配合劝说,辽东城里的高句丽士兵全部投降了大隋,而王宫前的军营也变成了俘虏营,临时收押了十多万战俘,由行军副总管于仲文率领两万大军看守。
到了第二天清晨,王宫门楼上的景阳钟敲响,低沉钟声传遍全城,这种节奏的钟声只有新主登基或旧主驾崩才会敲响,而此时再响,则意味高句丽出了大事。城中数十万百姓和降兵得到通知,纷纷聚在王宫广场以及主街两旁。整个城池顿时人声鼎沸、喧嚣异常。
待到朝霞把辽东城染成金黄色,一万名隋军骑兵护卫杨集从正南门入城,招展的旌旗、雄壮的军姿、慑人气势令主街两边慢慢安静下来。
等杨集徐徐抵达王宫之前,王宫正门大开,数百名高句丽文武官员在高元带领下,列队从宫里走了出来。
身在前方的高元身穿素衣,脖子挂着一个装着玉玺绶印的盒子,双手则是高高捧着一只装满土的金盆,来到广场中间,便跪在杨集身前,而他身后的文武官员同样穿着素服,跟着高元一起跪下。
这种十分典型的投降仪式对于高元和官员乃至于高句丽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但是他们为了能够活下去,只能按照隋朝的要求来摇尾乞怜。
杨集和裴矩等人身穿盛装,缓缓的催马上前,居高临下的注视着高元等人。
高元匍匐在地,跪行了几十步,双手高高举起手中金盆,颤抖着声音道:“罪臣高元不识天威、图谋不轨,企图在圣人北巡辽东之时进攻圣驾,从而引发了这场战争。罪臣致无数军民无辜惨死。罪臣如今知错矣!特向卫王请罪,希望大隋接纳罪臣、宽恕罪臣所犯罪孽。”
“罪臣”二字被高元说得格外艰难和沉重;这是因为杨集认为他既然接受大隋册封,那么高句丽肯定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至于这场战争的性质也变成了朝廷平定叛乱之战,而不是打国战,所以高元必须自称“罪臣”,而不是“小王”之类的。
这种强烈羞耻之感,让高元有一种万箭穿心之痛,眼泪也随着他不断叩首,落在了光滑的青石之上。
这一瞬间,高元甚至有一种宁可死也不投降的懊悔,可惜的是,当他答应那三个条件之后,就算连死也不能由自己做主了。
“罪臣不识天威、图谋不轨,企图在圣人北巡辽东之时进攻圣驾,从而引发了这场战争。罪臣致无数军民无辜惨死。罪臣如今知错矣!特向卫王请罪,希望大隋接纳罪臣、宽恕罪臣所犯罪孽。”
“罪臣不识天威、图谋不轨,企图在圣人北巡辽东之时进攻圣驾,从而引发了这场战争。罪臣致无数军民无辜惨死。罪臣如今知错矣!特向卫王请罪,希望大隋接纳罪臣、宽恕罪臣所犯罪孽。”
“……”
身后数百名高句丽文武官员、千多名降兵遵照剧本,一遍又一遍的用汉语、夫余语大声背诵了起来。
宏亮的声音响彻全城上空,而夹杂在人群中的万多名托儿也在此时发挥出了自己的价值,向百姓们解释了起来——说此战的前因就是高元野心勃勃、图谋不轨,最好的证据则是集结几十万大军,至于后果,便是数十万人被高元的野心害死。
受到托儿们蛊惑,场面一时之间又喧哗了起来。
谩骂高元、嚷着杀了他的声音不绝于耳,也盖过了投降宣言。
杨集见周围的神情激愤、效果极好,便让他们继续骂高元,同时让几名士名上前,从高元手中接过一一接过金盆和印绶。
等到如雷的声音慢慢变小,这才向高元说道:“高元你违逆天意、挑起战端,致使辽东数十万百姓因为你的野心而死、导致辽东百姓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园化作一片灰尽,其罪当诛,本王也想将你碎尸万段。然而你罪大恶极、罪恶滔天,身上更是背负着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