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就在杨集与高行文道别之时,一场大战正在千山以南、乌湖海之滨的/娘娘城即将上演。
麦孟才奉周法尚之令,率五千名士兵为前锋,于昨天成功的夺取碧沙河西北的积利城、东南的娘娘城,然而他们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便听到了大行城城主武斌率六万大军西来的消息。
由于娘娘城是直面敌军的城池,主将麦孟才不敢有丝毫大意,他仅仅只是留下三百名士兵和伤兵留守积利城,亲率四千名士兵接管了城防。
此时红日冉冉上升,绚丽的朝霞透过厚厚的云层,洒落在四门紧闭的娘娘城上,一队队士兵来回穿梭,挥汗如雨的将守城物资搬上城头。
麦孟才身穿着盔甲、腰悬横刀来到东城,眉头紧锁、神情严肃的望着远方,过了半晌,他转过身子,向身边那名英气勃勃副将说道:“武斌之军由三万骑兵、三万步兵构成;据斥候刚刚来报,他们已在二十里之外停下。看来是得到了娘娘城和积利城失守的消息,正在为攻城进行准备。如果不出我之所料,先来者,必要骑兵。骑兵虽不能攻城,却能给我们施加压力、消耗我军体力和精力。”
他这个副将名叫韦匡伯,字辟邪,乃是京兆韦氏子弟、郧国公韦孝宽之孙、河南怀公韦总次子、河南郡公韦圆成之弟。
他的父亲韦总在北周建武五年随周武帝东征北齐之时,冲锋陷阵,战死于并州战场,获赠河南郡公,并由他的大哥韦圆照承袭。而他的祖父韦孝宽却在四年以后才去世,所以空出来的更高一级的勋国公便由身为老二韦匡伯承袭了。
杨坚建隋后,并没有否认北周册封出去的爵位,所以韦氏兄弟一直是兄为郡公、弟为国公。到了仁寿元年,杨坚授予韦匡伯左亲卫中郎将之职,负责保护时为太子的杨广,杨广即位后,授予千牛备身,改勋国公为舒国公。
韦匡伯这一次得以参与高句丽之战,主要还是杨集与关中大家族所进行的交易有关,只要他们把粮食运到辽东、并且以本市价卖给军队,他不但录用和给予他们子弟立功之机,事后还向杨广举荐三名立下“大功”的子弟。
韦家和独孤家一样,也送来三十万石;并且派了十多名子弟随军作战,而他们希望杨集重点栽培的对象便是这个舒国公。这是因为韦匡伯虽是将门子弟,而且以武事起家、身为大隋武将,可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却是一仗未打、寸功未立,这在军功为上的大隋军事体系之中,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存在。
在这场战争中,韦匡伯也是被杨集打发到杨纶身边做事的贵族子弟,但由于他这个国公没有什么带兵的经验,所以反而沦为比他小了近十岁、且没有爵位的麦孟才的部下。
只不过他家教好、涵养好,又过了叛逆的年纪,所以他非但没有小觑刁难麦孟才,反而认真跟着这个小将军学习。
此时听了麦孟才的话,韦匡伯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道:“武斌是去救援高元的,又有兵马的优势,一旦抵达,定然发动勐烈的攻势,而我军只有四千、城池又不高,也只有死守待援一途可走了。”
说着,又问道:“将军,不知骁果军何时能够到来?”
“明天!”麦孟才沉默半晌,转而又说道:“不过最好是后天到。”
韦匡伯愕然道:“却是为何?”
“我们守得住啊!”麦孟才信心十足的说道:“我们拖得越久,敌军士气越低,而水师和骁果军可以休整的时间就越久。两边夹攻,武斌必亡。”
韦匡伯闻言苦笑:他发现杨集带出来的将领个个都是这般霸道、自信;但不得不说,他们的确有自信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