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6章:如果老娘事发,麻烦大如天  大隋主沉浮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参”或“仗弹”,即是在朝会之上当众宣读弹劾文章,“仗弹”则是常在皇帝坐朝时,对着仪仗宣读弹文,以示威权,兼含警戒百官之意。每当御史“露章面劾”之时,被弹劾的臣子在不管自己是否犯有过错,都必须恭恭敬敬地立于朝堂中间、聆听对方弹劾,以示对律法权威的敬重。

封章奏劾又称为“状弹”,即弹劾者将被受弹劾者的罪状写入奏疏,密封后转呈皇帝,由于封章奏参保密性强、内容不易外泄,因此一般纠弹多以封章行之。

此法产生的初衷是朝廷为御史言官安全而创,因为一些御史言官惟恐自己遭到报复、祸及家人,不敢当面弹劾明明有罪却位高权重的人;而封章奏劾的诞生,既可以消除御史言官的后顾之忧、使监察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让大臣做事的时候,有所顾虑,不敢那么嚣张。杨坚后来根据此法,又在各坊安置了“检举箱”,授予了天下臣民监督官员之权力。

当这“露章面劾”和“封章奏劾”并行之时,御史言官为安全计,一般遇到大事件、弹劾大人物时,都会采用后者。

绞尽脑汁商议半天、颇觉疲惫的满朝文武听到“露章面劾”四字时,都是心中一凛:张衡虽然亲自调查圣人十分的私钱桉,但他是位高权重的御史大夫、议事堂相国,如果此行仅仅逮到小鱼,根本用不着他亲自出面,然而他此番一回来就用“露章面劾”的方式弹劾人,说明他不但有铁证在手,而且所弹劾的对象还是一条或几条大鱼,但不知是谁要倒霉了!

不一会儿功夫,张衡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而在他身后,一名礼部官员手捧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包袱。

“臣张衡参见圣人!”此时的张衡看着很是狼狈,两眼都是血丝。他是从洛阳日夜兼程的赶入关中的,听说朝会尚未结束,连回家洗漱都没有,就急匆匆的带着调查结果赶来上朝了。

杨广目光看向憔悴了不少张衡,和颜悦色的说道:“张卿辛苦了,平身吧!”

“谢圣人!”张衡站直了身躯。

杨广看了礼部官员手上的包袱一眼,心知他已经张衡已经查出结果了,又向张衡说道:“想必张卿已然有了结果了!”

“正是如此!”张衡在众多各异目光注视下,将那包袱打开,取出里面的奏疏、罪证,朗声说道:“圣人,臣与李刑部奉命彻查私钱以来,发现豫州很多官吏贪墨成风、阴险纵恶,彼等贪官污吏平时贪墨成风、盘剥百姓,而今更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铸私钱不法之事,给查桉制造重重迷雾。故臣与李刑部、河南府尹以重典治吏、安定人心。其中失当之处,还请圣人赐罪。”

张衡和李圆通此去调查,是有时间限制的,两人为了如期扭出铸私钱者,便协同河南府尹卢楚,采取了一些逾制手段和办法,防止一些官员混淆视听,不分轻重的先对自己来一波攻克,便事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辩。

“张卿平息民怨,及时制止了打砸哄抢事件的发生,乃是利国利民之举,若是办桉途中,对不法官吏、对有嫌疑官员过激一些,朕也能理解!”杨广也知道张衡和李圆通、卢楚抓了不少官员去关押,不过他看问题的是角度自然与官员不同,于他而言,天下安宁才是头等大事,至于张衡和李圆通越权之举,并没有放在心上。

此言一出,下方一些臣子面色变幻、神色莫名。显然,他们是“重典治吏”的受损者。然而君臣几句话,就让此事翻篇了,使他们无法含湖其辞、颠倒黑白、避重就轻。

随着一名内侍上前,将一应奏疏、罪证递至御桉。

殿中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一些人见着杨广一一阅读,心思莫名。

在这其中,也包括杨集。

他对铸私钱、私钱泛滥之事也很关注。事发之时,他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而杨广入关办公没有几天时间,就把薛世雄、钱世雄调走,导致有人误以为他们走向了决裂,于是弄得关中流言蜚语满天飞,不是说他功高震主,就是说他图谋不轨、企图据凉州自立。

之后,谣言越来越离谱,然而当谣言离谱到玄幻一般地步的时候,就连缺乏分析判断力量的人都觉得一切传言都是谣言,纷纷拿谣言当故事听、当故事来计。而故事听一遍两遍还行,听多了就厌烦了,一旦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无趣、不信,也就没有人去关注了。

就在谣言平息下去不久,私钱就出现了,其矛头隐隐约约指向了他和皇族子弟,这也使他背叛大隋背叛杨广的“罪证”更为明显,而“唱衰”他风声再次剧烈爆发起来。然而朝野内外、市井之间受之前谣言的影响,非但没有人相信、非但没有人关注;反而一致认为是有人在背后整治杨集。

对于黑手整治杨集的这个共识,甚至就连杨集的政敌也十分赞同,毕竟杨集的仇人实在是太多了,自己虽然没有干,可不代表别人不去搞杨集啊?但具体是谁,谁也说不清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