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第713章:将欲行
随着苏威几个问题出口,别说是被他询问的段文振了,便是其他人也有些苦恼,朝廷现在什么都能解决,便是兵力也能用渔民和靠近大江大河大湖泊的青壮补充,唯独没有时间浪费在漫长的训练过程中,而且从大隋与高句丽当前局势来看,大隋王朝这边也等不起。
杨广一时间也无计可施,下意识看了杨集一眼,问道:“卫王,你可以解决兵力之法?”
杨集答道:“据我所知,在今年举办的武举甲乙两榜角逐出了结果以后,朝廷让两榜武士进行骑术、步骑战、步骑射较量,结果是乙榜全面碾压了甲榜。乙榜武士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寒庶武士,他们竟然全面打赢了贵族子弟为主的甲榜,这说明民间仍然拥有大量待挖掘的人才,我认为北方水师兵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可以从民间角逐出来。”
在场许多文武将官听杨集说又是从民间选拔,而且或明或暗的指责贵族子弟不堪一用,心中感到很不舒服,眉头也不禁皱了起来。张瑾窥得时机,以一种求教的表情和口吻道:“听了卫王之言,末将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贵族子弟不如寒庶子弟、贵族子弟都是废物?”
“张将军你认为贵族子弟不如寒庶子弟了、贵族子弟都是废物,跟我没有半点关系;你胡说八道,可别连累我。”张瑾这话打击范围包括在场的所有人,对于这顶突如其来的沉重帽子,杨集可不想背;将其甩回去以后,杨集接着说道:“寒庶子弟因何全面打赢了贵族子弟为主的甲榜?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寒庶人口多,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人,皆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杰出之士,他们能够参与武举,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二是相对于求学艰难、入仕艰难的寒庶子弟,达官贵人与世家门阀的很多子弟安于现状、醉生梦死,缺少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的精神,更没有丝毫危机意识,所以很多贵族子弟就算拥有良好生活资本、教育资源、学习条件,最后也只能算是才智平平、虎父犬子的庸才,既成不了朝廷和百姓所需的大才,也斗不过万里挑一的寒庶子弟。”
众人闻言默然,杨集所说的这类人在他们家族比比皆是,而民间说某些世家门阀的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富不过三代,便是世家门阀子弟失去祖辈父辈力争上游、搏击才空的斗志和魄力,于是纷纷在安逸中沉沦,最终导致一个个家族轰然坍塌,这便是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见众人无言以对,杨集顺势说道:“圣人举办武举和科举,让寒庶人才进入大隋军政,一方面是为国广纳良才贤才。但最主要的方面,我认为是为达官贵人、贵族子弟着想;圣人为了纠正一些贵族子弟事事靠父母长辈、父母长辈事事都能解决的错误思维,便让寒庶子弟进入军政,令贵族子弟有压力,并且在压力中努力学习文武艺。我不知道诸公的子弟是否有所变化,但是我接触的纨绔子弟,都因为压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圣人举办武举和科举深意已经达到了,而这些纨绔子弟及其父母长辈,此刻想必是对圣人感恩戴德,恨不得把圣人供上神位。”
高高在上的杨广听到这里,不禁呆了一呆,但很快就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确如此的模样。
但实际呢?为国广纳良才贤才这一条为真,后一条却是截然相反,由于大隋军政各级职位都被世家门阀子弟所垄断,他为了打破这个规则、以及对世家门阀的过度依赖,便引寒庶子弟前来夺位,以此稀释世家门阀的权力、无度扩大,至于世家门阀是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也好,富不过三代也罢,他都求之不得。只不过杨集现在把他说得这么的仁义无双、用心良苦、一心为臣,他当然不会拆杨集的台、砸自己的场子,于是面色凝重的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杨集的解释。
“圣人、诸公,虽然说学得文武,报与帝王家,我朝更有武举、科举吸纳人才,但是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量无报国之门、怀才不遇的贤才良将,这才有了‘自古民间出人才’、‘自古民间多高手’这类话。先前王朝、地方政权治世时期总是说无人才可用,可是一到乱世,为何就有那么多民间枭雄成就一番霸业、成为一代名臣名将?说到底,是和平时期没有伯乐发现、使用他们,如果朝廷事先发现并很好的使用他们,何来后面的反王、枭雄、开创新王朝的名臣名将?所以说……”杨集说到这里,便用自己在凉州大学写下的《马说做了总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杨广听得若有所思,他看了杨集一眼,凝声问道:“这一次主要是给水师补充兵力,卫王的意思是从民间募集武艺高强、精通水性的勇士武士为朝廷所用?”
众臣闻言默然,但是神色却是缓和了不少,他们都能从杨广这句看似随意的话听出了两层意思:一是朝廷这一回募集的是普通士兵,而不是将领,没有什么值得你们拼命争夺的位子;如果你们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