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长子阿史那咄吉一刀斩杀。
东/突厥的两强对峙局势,也随着阿史那怀德之死告终,如今尽皆统一在了启民可汗之下。这也意味着大隋正北方,再次出现一个统一的大国。若是任由其发展,东/突厥必将成为大隋北疆最大威胁。
但更让杨集头疼的是眼前:他在突厥汗国一分东西、东西突厥四分五裂之后,利用东西突厥内部的纷争,大胆的将重心南移,并且在凉州执行的‘北轻南重’战略,将以前用来防御突厥的军队部署在了南方。而东/突厥的统一,使他‘北轻南重’的战略变得不可取了,如果东/突厥在凉州与吐谷浑作战之时,忽然来他个南下“游牧”,必将影响到整个战局,所以他必须将东/突厥纳入整个战局来考虑。
念及于此,杨集走向了后面的“军机室”,这里摆着一架巨大的精致的沙盘,这架沙盘由凉州天工署倾力打造,大隋的主要河渠、城池、村庄、桥梁、丘陵、森林一应俱全,很直观的将大隋各地山川、地形呈现了出来。
这架沙盘长七丈、宽三丈,由九架小沙盘拼接而成,除了大隋疆域以外,连周边国家也纳入了其中,但是由于缺少具体数据,使沙盘上的域外国度地形,显得比较简单。
杨集站在沙盘之前,默默的注视着凉州,这片领域在整个沙盘之中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虽然位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内部却处于地广人稀的局势,而且凉州、瓜州、伊州、鄯善等地分布着大片不宜耕种的沙漠、戈壁滩;还需要朝廷补助的凉州相对于其他大州,它的实力只能算是中等。
就兵力而言,凉州总兵力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二十六万之多,但是从凉州作战任务、防御任务上看,这数量庞大的军队其实并不算多。
从部署方面上说,处于对峙前沿的洮州、廊州、鄯州各有两万余众;伊州、西州、庭州各有一万,河州和兰州、凉州各有五千州兵,至于处于重点对峙的甘州有四万、鄯善有八万。也就是说,光是在防御、对峙节点上,凉州就用去二十二万五千人,目前能用来当机动兵力的军队其实只有三四万众。靠这点军队去破坏东/突厥的统一,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果要让东/突厥重新分裂起来,就必须补充军队,但凉州正值发展的关键,他不但不能过于掠夺民力,甚至还得考虑裁军。
杨集的目光落在大湖区,大湖区位于瓜州正北、伊州东北,东边是高大的于都斤山脉、西边是更为巍峨的金山山脉,中南部归慕容卑所有,他的军队约有五万左右。
杨集最早是想让慕容卑成为大隋与薛延陀、东/突厥两部的战略缓冲,这样便可以让他集中全力对付吐谷浑,正是基于这两点考虑,他才允许和支持慕容卑统一大湖区,但是慕容卑十分狡猾,自己在启民可汗攻伐阿史阿怀德之时,从京城令他征伐启民可汗兵力空虚的东/突厥大草原,可是慕容卑借口无粮而按兵不动。
这个借口,杨集忍了。
可是本来龟缩在大湖区中南部的慕容卑,却在东/突厥两部决战之际,猛然攻击薛延陀占领的大湖区北部,将战火席卷到了哈尔乌苏湖盆地南部,他的策略显然是将薛延陀势力赶出大湖区,如果自己默许,他肯定会吞并整个大湖区,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度,然后守住四方十几个关键战略要地,便可闭关锁国的在内部积蓄实力。
这条狗,本来是杨集养来狩猎的,可如今非但不遵照主人的意志去咬人,反而有噬主之隐患,留下他还有何用?而自己正好缺少兵源,慕容卑整编大湖区各部所得的五万大军,不就是现成的补充吗?
若是灭了慕容卑,也能狠狠地震慑士气如虹的启民可汗一番,令他在自己经营南方时,不敢南下捣乱。
杨集思索至此,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回到前堂道:“速令诸曹主官来军机室议事。”
“喏!”在杨集官署门口,有两火侍卫时刻听命,听了杨集的命令,一火侍卫飞奔离开。
自杨广决定对朝廷中枢大改组以后,杨集也要求杨广比照中枢的权力机构,对凉州官僚体系进行了重组,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将长史、司马官阶设为同一档,此外又增设品秩相同的通判一职。
通判没有实实在在的执政权,但它却拥有监督官员、重审案件、修律等事项,可谓是集生杀大权于一体。
在长史、司马、通判之下,则是吏、民、礼、兵、刑、工六曹,之前比照十一寺而设立的司农、典牧、崇文、都水、司天、军器、将作、少府(铸钱)、典狱等署,也并入相应的各曹当中,成为各曹下属单位。换而言之,就是裁去冗官滥职,将官位上的蛀虫全部裁剪干净,换上能干有担当的人物。
这么精减下来,凉州州牧府步入一人之下、三人分权的局面,不仅避免了十羊九牧的情况,节省大隋的财政开支、减轻百姓负担,也提升了办事效率、监督力度,同时还使长史和司马的权力减弱。
凉州现在以杨集为首,之下的长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