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无所吊谓,谁会爱上谁”
身份的提高,周围人的奉承,很容易让人迷失自己,阿瑟爹就是最好的例子。
董熹可不想自己成为下一个诗人,所以在贾铃离开后,他窝在沙发上开始反思自己最近的状态,似乎一直是拍电影、拿奖、上映、国内外转一圈……
这种循环,不知从何时开始,也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他的未来两三年内行程被排的满满的,以至于越发的将拍电影当成工作,无法再找到最初的那份赤诚。
虽然他最初拍电影的目的,就是搞点钱………
这种情况带来的影响也早有预兆,迷失自我最大的体现就是失去控制,而在这方面草莽出身的董熹,接地气是他武器。
也是他最大的个人特色,凭借着和主流完全不同的脑回路,董熹才能在华语影坛杀出重围,问鼎天下。
但看看他最近拍摄的作品,上一部《富二代在影迷群体里好评连连,但影评人却有不同见解。
虽然公关团队花了大价钱搞定了大部分影评人,但总有些正直的人,是金钱和权势无法收买的。
所以,对董熹在节骨眼上拍喜剧,表示失望的不在少数。
这些声音,他不是没注意到,可并未往心里去,随心所欲一直是他生活的习惯。
影评人说什么?
一直当个屁!
可现在回想起来,抛开电影的质量后,拍摄《富二代时,董熹并不快乐,更多的像是在完成一个任务。
一味的追求速度,虽然他本身就算一个快枪手,但这次尤其的快。
所以电影上映后的大规模宣传,他压根儿就没怎么参与,这对一向敬业的他而言,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累了或是倦了?
档期的问题?
其实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就是自信,感觉自己的电影,观众肯定会无条件接受,既然是开卷答题就没有必要去努力争取。
自信和自大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后果却截然不同。
坦白讲,《富二代不论是剧本、创意还是演员的演技、风格都是一流的,在国产电影里属于矮子里拔高个的存在。
就算拿到国外去,也是有一战之力,否则翻拍版权也不会卖到多个国家。
票房和观众的回馈也是成正比例的,所以董熹的自信并不是无的放失。
这部电影是合格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喜剧片,就算若干年后拿出来重温,也是同样不落下乘的。
但问题是没啥技术含量,严丝合缝的剧本和保姆级别的后勤,可以说摄影机后面绑条狗都能拍。
哈士奇除外,毕竟它会把摄影机吃掉,泰迪也不行,因为它压根儿不算狗……
很多时候,一部电影刚上映时的评价,并不一定是它的客观真实水平反馈,这里会因为不同时期人们的认知和场外因素,影响影片的评价。
所以谁都可以拍,也都可以拿出来当代表作,可唯独董熹不行。
他现在什么身份?
华语电影之王,还是被官方戴帽子承认的,再瞅瞅他片库的作品:人文艺术、文艺复兴、划时代动作片、科幻大作、古装史诗、叫板迪士尼的动画电影……
单拎出任何一部,都是能在华语影史留名的经典,在种情况下,掉头去拍一部没啥内涵的搞笑喜剧。
等观众反应过来,会发现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不是说《富二代不够好,还是那句话,这部电影任何导演都能拍,新人导演可借此机会一片成名,被誉为明日之星。
就算成名导演拍出来,也能当成生涯代表作,无论是转型还是更进一步,都有可能。
总的来看对其他导演而言,这是部足以雪中送炭的电影,但对董熹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其实当初他完全可以让公司的其他导演负责,但总归是觉得不保险,最终选择自己上。
毕竟这种稳赚不赔的项目,既能提升自己的票房总数字,也能炒热影市。
想到这里,董熹勐然一惊,甚至有些念头一下子明白通达。
他现在并不是因周围人的奉承而自大,而是过于的保守了。
缺少那种锐意进取的争胜欲望,不再是当初那个怀揣十几万就敢搭台子唱大戏的愣头青。
往好的方向看,这是人成长的必经一步,权衡利弊是成熟的标志。
但有利自然有弊端,如果董熹是一个“独狼”,求稳无疑是没毛病的,毕竟一个不小心就会跌落神坛。
但他现在是华语电影掌门人,是华语电影崛起的标杆,无数人以他为中心轴,这个时候就应该扛着枪攻城掠地,而不是固守自己的一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