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3章 送精神病院吧?  重生之似水流年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想,开始耍流氓,“你!”

徐小倩毫不示弱,“甜的还是咸的?”

正进门的杨晓人傻了,掉头就跑,“那什么,当我没来过!”

这对奸夫不是啥好人,我找别人玩去吧。

齐磊,“”

徐小倩,“”

齐磊还真有个投资项目,是他这几天刚琢磨出来的。

至于是什么,徐小倩也想问呢!

“你要投什么?数据存储中心,还是研发中心?”

“我可告诉你哈,你那边资金流本来就不通畅,轻点花!”

数据中心和一个项目的研发中心这个事儿,徐倩知道,是三石公司很早就有的计划。

一来,工大和哈工程的对口毕业生不少,具备设立的条件。

二来,成本会比较低。

只不过,徐小倩要是没记错,这应该是几年之后的计划吧?

而且投资还不小,起码要几十个亿。

齐磊应该是想借这个机会,先把这两件事落地?

但是,有钱也不是你这么花的呀?

可是,徐倩没想到的是,齐磊摇了摇头,“谁告诉你我要投资这个?”

徐倩一怔,“不是?”

“不是。”

“那你要干啥?”

齐磊呲牙一笑,说出一个徐倩做梦都想不出来的项目。

“咱们投资做羽绒服生意怎么样?”

徐倩愣在那儿,半天也没缓过来。

“呵呵。”最后干笑一声,“亲爱的,你的想象力越来越天马行空了。”

做羽绒服?

高科技大老改行做羽绒服吗?

再说了,完全就不搭调好吧?怎么会想起做羽绒服了?

“齐磊!”脑仁直疼,“你真是太奇葩了!”

对此,齐磊瞥了瞥嘴,“奇葩吗?还好吧?”

你不知道还有互联网大老去养猪的呢!

做羽绒服,还真不是天马行空。

这些天,其实齐磊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把东北、发展,还有他自身的优势统一起来。

好吧,想了很久,就统一出来一个羽绒产品。

首先,东北在大环境下的萎靡是必然的。

真不是东北人不行,也不是不想繁荣。

就像回来的路上,齐磊得出的那个结论一样,东北的产业结构就不适应大环境的发展节奏。

抛开那些所谓的、人们都在议论的问题不能写。

那些有诱因,但是不是决定性的缺陷。

真正的问题在于,东北的优势产业,一是重工业,二是农业,三是教育。

重工业,很大比重是军工和国家级项目。之前就说过,对民生的转化率有限。

农业,就更不用说了,这玩意更没有利润可言。

而教育

教育向产业化优势的转换,需要的是商业。

而商业方面,高技术含量产业的优势不比沿海地区。

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你的气候劣势又明显,比不过其它人口大省。

再说直白点,你三个农业省,由于历史原因遗留的教育资源、城镇化资源,看上去很强,很有底气。

可是,去和其它地区比经济发展,这就是天然的没有胜算好吧?

甚至可以说,没有可比性,属于强行给自己加戏。

原本齐磊还琢磨着,借三石的东风,可以让哈市在产业占有一席之地。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三石,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愿意落户哈市。

事实证明,有点天真了。

就算人才方面不存在障碍,可是你毕竟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会,毕竟一年有半年光秃秃,零下十度啊!

这是行不通的。

还是得从实际出发,在优势的农业、重工业、教育这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于是,齐磊首先想到的就是羽绒产品。

第一,是原材料。

东北是东北白鹅的产地,国内鹅绒的主要产地之一。

而龙江省做为对大毛口岸,同时可以便捷地拿到大毛的进口鸭鹅绒。

第二,是劳动成本。

98年的下岗潮,对东北冲击最大,余波未息,城镇居民有大批的廉价劳动力。

第三,是建设成本。

这一点,只要是个东北人就知道,几乎每一座东北的城市都有一纺织厂、服装厂、劳保用品厂。

而这些工厂多半处于半停产状态,只要花很少的钱整合起来,能马上可以投入生产。

第四,是整体氛围。

这么说吧,在03年,没有完全陷入衰退的这个时期,哈市不说是全中国最时髦的城市,也是最时髦的之一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