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来了,那便是在十一月五日,中国航天将会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不仅如此,中国航天还公布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发展计划,到二零零零年,北斗系统将会拥有三颗卫星,初步实现亚太区域的覆盖。
到二零零五年,将会完成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届时将会有三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提供全球定位服务。
仅仅八年时间,就要完成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这个速度可以说太惊人了,要知道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那可是花了十六年时间才完成建设,从一九七八年发射第一颗卫星,到一九九四年,总共有二十四颗导航卫星在天上。
老美航天实力如此强大,都要用十六年,而中国航天竟然宣布只用八年时间,就要完成功能更为强大更加先进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这个消息又一次的轰动世界了。
不过现在国际上都已经知道,这些年来中国航空航天发生的巨大变化,八年时间完成北斗导航的建设,或许对中国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至少在技术上是这样,但是经济方面,中国是否能够承受,这就不好说了。
毕竟航天发射的成本是很高的,发射三十颗导航卫星,那需要多少钱?
以gps导航系统来说,每颗卫星的造价达到数亿美元,而发射它的工具一枚大力神四火箭的成本约为两亿多美元。
所以老美搞gps导航系统,那总计花费可是几百亿美元了。
当然中国航天无论是火箭成本还是卫星成本,都要比老美低很多,不过几百亿估计还是要的。
然而外界不知道的是,中国航天因为有了李思远这个超级天才,所以无论是北斗导航卫星,还是火箭的发射成本,都比外界猜测的要低,整个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总费用将会控制在三百亿以内,这是指软妹币,但是它未来的市场回报,保守估计都是三千亿。
而且军事上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搞北斗导航无论是多少成本,都必须要搞,只是因为有了李思远,不但成本要低了很多,而且进度要大大的加快了。
在另一个位面,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那得到二零二零年了,现在呢,李思远要提前十五年搞定。
这其中有一项很关键的技术,便是火箭发射回收技术,这对李思远来说,完全就是一个小意思了。
发射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的是长征三号丙火箭,它是一枚可回收的火箭,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去掉了捆绑式的助推器,起飞质量降低到二百吨,这样用来发射比较小的卫星就很划算了,导航卫星重量不过几十公斤。
最重要的是,这次发射还带有验证火箭可回收技术的性质,所以说非常的重要。
…
李思远把二零一五年才真正出现的可回收火箭技术,提前到了九十年代,这怎么能不国际航天界都为之震动呢。
因为这样一来,发射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如果中国航天掌握了这项独门绝技,那么不知道有多少商业发射,都会找到中国航天,在商业发射市场,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中国竞争了。
事实上,北斗导航系统之所以能够低成本的建设,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就是长征三号丙火箭的可回收技术。
长征三号火箭验证这项技术是最合适的了,因为它个头比较小,如果它验证成功了,那将来就可以应用到更大的长二号,长四号,长五号上面。
不仅如此,长征三号丙火箭还采用了一子级采用液氧煤油的组合,二子级则以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相比目前常用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更加环保、高效。
长征三号丙火箭的设计方案也是李思远做的,它可以在火箭发射成功后,把一级、二级发动机都完成的回收,这样就可以继续使用,毕竟火箭发动机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一般来说,也可以使用很多次,所以这样一来发射成本就可以降低百分之七十以上。
毕竟火箭最贵的就是发动机,在火箭的制造成本当中,发动机成本比飞机发动机占飞机成本还要高,一般来说飞机发动机占飞机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火箭要占百分之八十,毕竟火箭的推进剂成本很低,只需要一百万左右,而火箭需要几千万。
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三十次以上,这样一次分摊下来的成本就只有一百多万了,因此一次发射成本就能从几千万,降低到一千万以下呢。
当然火箭要实现回收,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在返回时,发动机还要二次点火,这就需要额外的带上不少的燃料,而且火箭不像飞机那样,可以在跑道上着陆,它需要直立的着陆,这个姿态控制就非常的难。
要不是有李思远,中国航天也根本不可能掌握这样的技术,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控制系统和矢量推力发动机。
火箭在大气层高速落下时,还会与大气层摩擦,产生一千多度的高温,因此对火箭结构和内部仪器设备都是巨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