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又翻开了新的篇章,现在已经是一九九五年了,新年刚过,万物复苏,航空人又迎来了一个重点型号的详细设计评审,这就是歼十一双发重型第三代战斗机。
可以说歼十一战斗机,就是针对F15和苏二七战斗机,量身打造的,它的整体性能会较这两款经典重型三代机更强。
所以在听到歼十一战斗机完成详细设计工作之后,很多军方大佬都激动起来了,歼十一战斗机如果研制成功,那再加上歼十战斗机,歼轰七A多用途战斗机,海空军航空兵的战斗力,将会得到质的提升啊,与老美和苏鹅都在同一个水平上,只是在数量方面,要追上去还比较难,这涉及到大笔的费用,因为一架战斗机的采购费,就高达数亿。
如果不是李思远,现在也不可能同时立项研制这么多新机,除了技术以外,还有研发成本,李思远的设计直接把一款三代机的研制费用,缩减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因为有很多试验都不用做了,也少走很多弯路,甚至连将来试飞,都有可能减少很多架次,这都是钱呐。
原来高层是计划通过引进苏二七战斗机,并且在国内组装,通过这些技术引进,来实现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生产制造能力,同时摸索三代重型机的设计技术。
要知道在此之前,航空工业还从来没有研制三代重型机的经验,通过歼十一战斗机的生产,最终确实掌握了重型机的生产技术,并且还在苏二七战斗机的基础上,改出了那么多款新机。
当然这是另一个时空的事情了,现在的歼十一战斗机,可不是苏二七战斗机的国产化版本了。
负责歼十一战斗机国产化的沈飞,在此之前只有二代机的制造经验,那就是歼八战斗机,要知道歼八战斗机,制造工艺还相当的落后,苏二七战斗机可是要先进得多。
在另一个时空,鹅国提供了一百二十架苏二七战斗机的零部件,由沈飞来进行组装,当然这都是在鹅国派出的专家指导下进行,通过组装之后,沈飞掌握了重型三代机的工艺,然后就开始逐步的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一年一年的提高国产化率,最终连发动机也国产化了。
只是这样一来,时间就过了十几二十年,结果就一直在苏二七战斗机上面折腾,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下降了。
这一次歼十一战斗机设计评审,李思远自然受邀参加了,作为专家组最年轻的一位成员。
今天六零一所,迎来了一批领导和专家,他们就是来对歼十一战斗机详细设计进行评审的。
孙总师和所里的领导以及沈飞的领导们,都非常的激动,因为歼十一战斗机一旦研制出来,那就会跻身世界重型战斗机的前三了,甚至有可能比苏二七战斗机还要强。
评审会开始后,军方领导做了重要的讲话,他强调歼十一战斗机,是重点型号中的重点,它的意义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次评审也将以最严格的标准进行。
也就是说,如果有问题的话,还要返工的。
但是六零一所的孙总师他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接下来评审专家组组长宋老,也发表了讲话。
最后孙总师代表设计团队,发表了讲话。
评审会正式开始,专家们开始查阅设计资料。
专家们只觉得眼前一亮,歼十一战斗机的设计真的很厉害,绝对是超越苏二七战斗机的。
首先就气动布局来说,就避开了苏二七战斗机的陷阱,机身结构强度没有问题,看着就很扎实,而且升力什么的,不比苏二七战斗机差。
因为这是一种更先进的升力体布局,两台发动机间距比苏二七战斗机小多了,类似于F15战斗机,并且采用加莱特进气道,其边缘还能当边条翼呢。
这个设计的确很棒,这些设计手段,使得歼十一重型战斗机的RCS值,比苏二七战斗机要小得多,苏二七战斗机正面RCS值超过十二平方米,可歼十一呢只有三平方米,跟F16战斗机的差不多了,要知道歼十一可是重型机。
当然了,将来再改进一下,未必就不能达到F15SE沉默鹰的水平,F15SE沉默鹰是波音公司在新世纪隐身战斗机时代,改进出来的准隐身战斗机,RCS值只有零点五平方米。
苏霍伊设计局的设计师们,在设计苏二七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什么隐身,只是特别注重机动性和航程这些指标,所以导致了苏二七战斗机雷达反射面积在三代战斗机当中,是最大的,特别是它的中央升力体,两个发动机就像吊在机翼下面,这导致雷达反射面积巨大。
而且苏二七战斗机的进气道,几乎是直的,可以从进气口,看到发动机叶片,这就是巨大的雷达波反射源。
但歼十一战斗机就不同了,它不但采用加莱特进气道而且进气道内部是S型的,几乎看不到发动机叶片。
歼十一战斗机的航电雷达,同样是非常先进,座舱采用了气泡式的,面积很大,看起来就像F16战斗机那样,飞行员就像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