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天”
李云龙正要发表他的看法,便听到外面喊了一声:“报告,紧急情报。”
是特战队派遣的战士回来了,并带回了日军正在集结兵力,修筑防御工事,封锁根据地的消息。
李云龙走到地图旁,用铅笔圈住了那几处地点。
赵刚说:“老李,虽然特战队只了解到了两个方向,但想来另外两个方向的日军,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既然是封锁,那就不可能留下缺口。
李云龙自然是想到了,对后面的战士说:“把侦察排的排长叫来。”
小鬼子在哪里修筑了封锁工事,集结了多少兵力,都得派侦查的战士打探。
但如果所料不错的话,李云龙又在地图上圈了两个位置,应该就在这里。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总共有五条通向外界的路,要全部堵上,新二团就只能在方圆一百里的范围活动了。
赵刚眉头紧皱着,死死的盯着地图,没想到日军动作这么快。
“老李,一旦封锁形成,日军下一步就是围剿了。我们不能让日军太轻易的达到目的。”
李云龙也认可:“没错,不能让他们修的太安心了。通讯员,去把张大彪给我叫来。”
把手下的头号战将叫来,肯定是要打仗了。
赵刚却不知道李云龙是怎么谋算的。他也没有着急追问,而是站在一个军事指挥官的角度来考量。
上一次的伏击战,给了他很强的信心,战争年代,多掌握一些指挥作战的本领没坏处。
首先日军的重兵封锁,肯定意味着接下来要围剿。
按照以往的经验,部队应当掩护老百姓转移,然后突围出去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现在敌情发现的早,一切都还来得及。
赵刚盘算着动员百姓转移,部队突围的事情。
不知不觉的就过了好一会,张大彪已经到了门外,洪亮的嗓门:“报告,参谋长张大彪前来报道。”
理论上,参谋长已经是团长政委之后的三把手了,基本上可以平起平坐。
可张大彪还是像当营长那会,依旧以下级自居。
李云龙没有理会那些,让一旁的作战参谋,给张大彪通报了情况。
然后又问:“你是怎么想的?”
张大彪当即回答道:“那肯定不能让小鬼子安心的做好布置,得揍他丫的。”
全在李云龙的预料中,他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答案。
李云龙说:“其实中条山是个好地方,地形险要,中央军能在这儿守了三年,咱们也能守住。
鬼子不来一个师团,就甭想啃掉咱的阵地。”
自从黄崖洞以一比六的兵力,扛住了日军进攻。
对于阵地防守战,李云龙算是颇有心得了。
再加上新二团近半年的发展,自动火力的增加。他现在有信心扛下十倍敌人的进攻。
那就是日军一个师团。
张大彪倒是没有李云龙那样的自信,但也觉得寻找一个合适的地形,扛下五倍的敌人绝对没问题。
日军要真动用一个师团来围剿他们新二团?那也太看得起他们了。
比中央军的一个军都顶了。
“但是,咱们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弹药。尤其粮食,全团目前的粮食只够吃十八天的。”
李云龙叹了口气,意外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来决定的。
如果是秋收之后,有足够的粮食,他非得跟鬼子硬碰硬,狠狠的崩狗日的几颗大牙。
“团长,那咱们准备突围,先跳出鬼子的包围圈,别让困住了。”张大彪出了个主意。
只要别被鬼子困在一个地方,买卖,征收粮食,哪怕是从日伪军手里抢,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活人不可能让尿憋死了。
赵刚看向李云龙,他跟张大彪的想法一样,只是多加了一条,把老百姓也转移出去。
毕竟日军拿他们没办法,肯定会拿老百姓出气的。
李云龙说:“那是一个暂时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总不能鬼子一来封锁,咱们就转移。
得让小鬼子吃点苦头,把狗日的打怕了才行。”
他是这么想的:
张大彪带两个营,还有那新招收的一千人,携带一个星期的粮食,向外突围打开突破口,掩护老百姓转移。
少了一半吃饭的嘴,全团剩余的粮食,就足够支撑一个多月。
挖点野菜,刨点树皮,掺和着吃的话,估计都能坚持到秋收。
李云龙决心在这儿跟日本人耗着了,兜圈子打埋伏,把小鬼子打怕了,打退了。
最起码今年,狗日的再也不敢进犯。
赵刚知道李云龙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可没想到他会有如此胆大的想法。
“老李,一旦日军完成了封锁,还留在这里的,就成了囚牢中的老虎,无力可施了。到时候想突围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