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接管库页  回到清朝做盐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按照董书恒的规划,淮海军准备在庙街和库页岛分别建立两据点。

每个据点都有一个由城墙围起来的居住区,一个农场,一个伐木场组成,居住区有一个学校,主要招收附近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学习汉语。

据点通过贸易拉拢周围的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中招收青壮,不断壮大聚居区。

据点仿照农场的模式,不设常备军,所有工人,农民都是民兵。这次选送过来的农场工人都是单身的年轻人,目前这两个据点不带家属,所以严格来说这就是两个大军营。

当然,舰队出发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么快就与沙俄产生了冲突。等消息传回江北,怕是又要让董书恒头疼了。

这时一个牵着驯鹿的男孩走了过来,一阵叽里哇啦。鲍有志一句都没有听懂。他疑惑地看了看旁边的赵四。

“哦,将军,这个男孩说他的父亲被地上那个人杀死了,您帮他报仇了,他以后要跟着您。”赵四指了指地上那个头上扎着一块木头的尸体说道。

“好吧,你问问他叫什么名字?”

赵四又是连说带比划的。

“哦,将军,他好像叫鹿首。”

“赵四,你让鹿首回部落去,召集年轻人过来帮我们干活,我们会支付粮食和食盐给他们作为工资,如果带上驯鹿则能够领双倍的工资。”

“大人,您这招真是高啊。如果他们能够赚取足够的粮食过冬,我想他们以后都会很高兴帮我们做事的。”

“大人,这北方的边民,最大的敌人就是冬季。漫长的冬季,不能狩猎,不能外出,只能躲在地窝子里。所以要想过冬,必须要储备一个冬天的食物,这些边民都是捕鱼打猎为生,但是光吃鱼肉肯定是不行,而且鱼肉不易保存,而且量少。”

“所以,大人,只要能够提供过冬的粮食物资,要想收服这些边民非常容易。”赵四说道。

鲍有志感到自己捡到宝了,这个赵四对北方的少数民族真的非常了解,不然不会说出刚才那番话。

“老赵啊,你说的真好,这事情你去办,物资你不用担心,我来解决。你只要做好各个部落的联系工作。这样人够了,入冬之前,就能把靠近港口的小城建好。”

安排好了岛上的事情,鲍有志让赵昆带着一个连的陆战队留下看管俘虏,并且等候运载人员物资的商船。赵四则跟鹿首一起联络原住民,招募人手干活。

岛上现在的工作主要就是伐木,把建城场地空出来,再储备建筑物资。

鲍有志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三艘轻巡舰往庙街赶去。缴获的沙俄船只还有物资都留给岛上使用。

董书恒还不知道海军的人已经帮自己惹了一个大麻烦。

北极熊天生好战,绝对不会吃亏之后忍气吞声的,除非你能把他打残。

送走舰队之后,董书恒就找来了胡光墉。

“雪岩,你有没有看《长江商报》?”

“看了,大人,这报纸真是妙不可言啊!”胡雪岩笑着说道。他知道这份报纸也是总统的手笔。这么多年在商场上摸打滚爬,他深知商人对信息的依赖。可以说谁的信息更畅通、更快捷,谁就能赢得商场的战争。

“这次报纸出来后,上海的茶叶和瓷器价格就涨了一成。洋人也加大了囤货力度。”胡光墉从来没想过,用一份报纸去控制经济。

“雪岩,自从《南京条约》开海之后,瓷器、茶叶、丝绸的价格就一路走低,反倒是英国人出货的鸦片以及一些洋货越来越多。以往与西方贸易,大清都是出超,现在却变为入超。”

“大人,何为‘出超、入超’?”胡雪岩不解地问道。他知道总统喜欢发明一些新词汇。

“出超就是出口总量超过进口,货币总的来说是流入的,反之则是入超。”

“所以,雪岩,这次找你过来,就是想问问你怎么样把瓷器、茶叶还有丝绸这三大件价格继续往上抄。”

“总统,这个事情很好办,主要是囤货,减少出货量。咱们这三大件,在西欧都是硬需求,即使涨价了,他们也得买。”

“而且信息从这传到欧洲要很长时间,西方的货船还会源源不断地过来。到时候他们更是不买也得买,总不能空船回去。”

“那么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董书恒问道。

“总统,我们需要大量的资金,所谓的商业炒作就是钱砸出来的。我们往上炒,英国人肯定也会调用大量的资金去打压,所以我们手中必须要掌握更多的资金。另外,总统您也要做好动武的准备,经济上拿不到的,洋人向来是通过武力来取。”

“这方面,你不用太担心,他们已经在西边同俄国人打起来了,这一两年之内都没有精力在东方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如果仅仅是小规模的摩擦,我们自然无需害怕。”

“那就好,剩下的就是资金问题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