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志向  我在诸天有角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湛回到府中,盛府的老仆还在等候着他,见他回家,这才关门落锁,开始休息。

这位老仆是盛府的老人,姓周,当年盛纮科举时就是他跟着的,对科举中的许多门道很清楚,可以省李湛不少的事,是盛老太太精挑细选出来的仔细人,为的就是让李湛省心备考。

李湛对周管事也很满意,知道进退,懂得分寸,在自己面前也没有倚老卖老的行为,算得上是个本分人,当然盛老太太也不会亏待了他,给了他保证,只要能够照顾好李湛,等日后将他的儿子提为盛府厨房的管事,这可是肥差,负责每日盛府的采买,只要稍微一过手,那都是油水。

李湛自从在那青楼之中和同乡的举子们一起聚了一次后,就闭门谢客,每日了手不释卷,终日苦读,全力备考省试,时间如白马过隙一般就流淌了过去,很快就到了省试开考之日。

李湛早早在周管事的伺候下吃了早饭,乘着马车,向着贡院的方向慢慢腾腾的赶去,距离贡院还有几个路口时,马车就已经前进不得了,前面全是各式各样的马车,人群聚集,都是送举子进场的亲属,李湛无奈下了马车,拿起周管事为自己准备好的东西,独自向着贡院的方向走去。

走在着条通往朝堂的道路,李湛途中耳朵听到的尽是殷殷叮嘱,父母都是望子成龙的,今日的省试绝对是改变命运的最大的机会。

李湛经过了严格检查后,顺利的进入到了贡院,走向自己的考场,李湛打量了一眼周围,环境还不错,至少没有靠近茅厕,没有任何的异味,虽然空间狭小,但已经是贡院中的上好位置了,算是开门大吉,讨了个好彩头。

等到检查完毕,贡院落锁后,这才开始发放考卷,此次省试分为四场。现在发放的是第一场的考卷。

李湛没有急着看考卷,而是平心静气,闭目养神,时间充裕的很,他今日起的有些早,精神不太好,需要养一下精神,在作答也不迟。

李湛足足闭目养神了半个时辰,这才打开考卷,定睛看向了考题。

第一场考的是策论,一共五题,分别为:《禹之所以通水之法、《修废官举逸民、《天子六军之制、《休兵久矣而国益困、《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

李湛毕竟是经历多世的老妖怪,也混过官场,对这些政务很了解,提笔就写,没有丝毫的停笔,洋洋洒洒不过两个时辰就将五道题回答完毕了。

李湛此次考试也是一帆风顺,后面的三场考试分别为,第二场论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第三场:诗、赋各一篇。第四,帖经、墨义:《论语十帖、《春秋或《礼记墨义十道。

三天考试下来,李湛也是精疲力尽,收拾了所有的物品,跟着人流出了贡院,登上了周管事已经架好的马车,向着盛府走去。

回到府中,吃了周管事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膳食,然后将回来卧室休息去了。

李湛再次醒来又是日上三竿了,吃了一个丰盛的午餐,活动了一下筋骨,总是将这三天的憋闷发泄了出来。

李湛和同窗的举子们再次聚在了一起,谈论了一下考试的内容,纷纷讨论自己考得如何,只有李湛独自一人在角落里,喝着酒,吃着桌上丰盛的饭菜,并没有参与进去,其他人也都了解他的性情,也不意外。

至于说和李湛讨论答题的细节,众人纷纷摇头,不愿意受虐,他们可是清楚李湛的才华,自然不想听到李湛的答题内容,生怕受到打击,在放榜的这段时间里更受煎熬。

这才他们倒是没有去青楼瓦舍去,而是到了汴京城最出名的酒楼樊楼。

樊楼原名白矾楼,为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北宋时期,汴京城内酒楼之盛,名扬天下。樊楼吸引无数富商豪门,王孙公子、文人骚客来此游玩欢宴。然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日后宋徽宗与李师师在樊楼饮酒作乐的风流韵事。宋徽宗诗词百戏,书法绘画,无所不精,李师师乃东京着名歌妓,其小唱在瓦肆伎艺中独占鳌头。两位艺术家探讨艺术,交往频繁。宣和六年,宋徽宗册李师师为瀛国夫人。樊楼上专门设置御座侍奉宋徽宗与李师师。

李湛品尝着樊楼的美食,其中有一道什锦虾仁十分对他的口味,不免吃的满意点头称赞。

耳边是楼里吹拉弹唱的乐伎在旁边伴奏助兴。这些吹箫、弹阮、歌唱、杂耍的人叫作“赶趁”。他们的出现,是由于激烈的餐饮竞争环境带来的。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形容的就是樊楼景象,可见这樊楼究竟有多大的名气。

李湛等人觥筹交错之间,越发的畅意,众人不断的指点江山,纵论古今,倒也符合他们这些政坛新客的身份。

等到酒宴散去,一片狼藉,李湛并未离开,只是静静独酌几杯,看着眼前的繁荣景象,想着几十年后,这座繁华的汴京,在大金的铁骑践踏下化为了废墟,心中就出现了一股戾气,脸上一片冷漠的杀意,心头立下的志向再次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