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三二章 优势在我  回到明朝做仁君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成梁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在这个时候,无论自己说什么,他们都会以为自己是在谦虚。如果再说下去的话,他们就会以为自己谦虚得有些过了,或者说骄傲得有些过了。

毕竟儿子这一仗打得很漂亮,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个时候他们都认为自己是高兴的,无论说什么都是谦虚。可是如果谦虚太过了的话,这些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骄傲了。

但李成梁是真的担心儿子。

儿子是个什么货色,自己心里难道不清楚吗?

儿子有才能吗?

有。

这一仗打得漂不漂亮?

很漂亮。

可是自己的担心也是真的,儿子实在是太过于骄傲和放松。这一仗打赢了就会让他产生轻视之心。

人一旦产生了轻视之心,就容易骄傲。一骄傲,就容易打败仗。

自己不能和他们说了,但是要想办法。

不说其他的,大军要尽快上去。如果真出了什么意外,自己也好接应儿子。

与此同时,李如松打了胜仗的消息也很快就被送到了沈阳城。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战报,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身边的陈矩说道:“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你让人通报全城。另外,让人写一份捷报送到京城去,安安人心。”

“是,陛下。”陈矩脸上也带着灿烂的笑容答应道。

“真是太好了!”朱翊钧想了想说道:“马上让人拟定一份赏赐,派人去李如松那里颁赏,好好地鼓舞一下全军的士气!”

陈矩再一次大声答应道:“是,陛下。”

事实上,这些赏赐只不过是记录在案,并不会真正的发下去。

真要发下去,也要等到打完仗再说。但是这同样能让下面的士卒高兴一番。

东西虽然没到,但是功劳已经到了。他们累死累活的打仗为了什么?

还不是就是为了这些功劳?

同样也可以激励那些没有立下功劳的士兵。

这都快成了军中的传统。

稍稍高兴了一会儿之后,朱翊钧的脸色就严肃了起来,走到了地图前看了一眼,脸色变得更凝重了。

在打完这一仗之后,大明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驻扎在平壤的倭寇第一军团,这支军团的军团长是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这个人怎么样,朱翊钧不去评价。

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有一战,大明取得了全面胜利,领兵的人就是李如松。

平壤城易守难攻,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

按照原本历史的记载,这一战中火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在距城五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平壤的南、西、北三个城门很快就被攻破了,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

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

日军黑田长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前往侦查,被明军击毙。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

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一直追杀日军到江畔。

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明军付出阵亡七百九十人的代价,给予日军九千余人的损失。

也是在这一场大胜之后,李如松就飘了,来了一个骄兵必败。也就是因为这一件的大胜,李如松才在后面的碧蹄馆吃了一个大亏。

朱翊钧的目光很快就落到了整条战线上,同时也看向了朝鲜的咸镜道。

这里还有一支大军,朱翊钧很想亲自下场干预指挥。

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虽然自己知道一些事,但是真正指挥大军自己没什么经验。

“八十万对六十万”的声音不断在脑海中盘旋,朱翊钧可不想在历史上留下这样的典故。

朱翊钧转头对陈矩说道:“等一下朕写一封密信,你派人送给李成梁。”

“是,陛下。”陈矩在旁边恭恭敬敬的答应道。

皇帝的脸色十分严肃,此时的陈矩不敢耽搁,甚至都不敢问。现在在战时,搞不好是会掉脑袋的。

朱翊钧准备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情报告诉李成梁,甚至是把一些推测告诉他。名义上也不会说是自己这个皇帝说的,否则会给李成梁太过多的压力。

只是告诉他,这是辽东商量出来的,或是猜测出来的一些结果,拿给你只是希望你能做一些参考。

至于李成梁究竟会怎么做,就是他的事了,朱翊钧还是相信李成梁的。比起他儿子,李成梁经验要丰富的多,也更老成持重的多。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