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显朔静静坐在后排,看着一群大佬指点江山,内心丝毫没有波动
而其他人偶尔看一眼吴显朔这边,马上又没有了兴趣
原来吴显朔穿着休闲,还戴上了一顶帽子,让人以为是一家打酱油的公司代表。
受港府启动了新机场的影响,香港的地产、证券再次火上浇油,旺盛起来
这次港府拿出了很多靓地进行拍卖,目的就是趁着市场正旺,增加港府的财政收入。
下午两点十五分,拍卖会正式开始!
中环地王自然要作为压轴,是放在最后拍卖
首先,拍卖的是位于尖东的一块55万尺的商业用地,港府要求兴建一座面积为25万平方尺的商业大厦,商业大厦底层用作于商场,符合尖东旅游区的整体规划
其中商场必须为拍卖者自己持有,时间不低于10年。
地皮拍卖之时,港府会对一些商业地产进行限制,比如自持比率、容积率、建设时间等等,这也是为了阻止一些地产公司只顾着赚快钱而忽视港府的规划及质量问题。
不过持有部分物业对现在的很多地产公司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尖东的位置虽然比不上中环,但也是香江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还是香港的旅游区。
港府拿出这块地皮当作第一拍,也是为了刺激战场之用,这块地即使对置地、四大地产家族来说,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第一拍开始,让人意外的是,长江实业频繁叫价,让一众参与拍卖的大为紧张
长江实业的霸道,曾经在拍卖场上体现过,一场拍卖的地皮,大部分落入他一家之手。
长江实业的加入,反而激起了几家公司的激情,因为如果前面的地皮都抢不到,那么后面的地皮会更加有难度
所以,还不如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在有希望的地皮上。
几轮叫价后,长江实业主动放弃了,三巨头的眼神交流了一下,显然这也是事前的策略消耗一些人的资金,就如同其它地产公司也会想着消耗长江实业的资金一样。
长江实业放弃后,主要竞争者还有信合地产、恒基兆业、恒隆地产
其中信合地产本来就是尖东的老二,自然不肯放弃这块尖东的地皮
原本历史上,信合是尖东的绝对扛把子,在1975年的拍卖场上,拿下了大批尖东的地皮,后盖了尖沙咀中心、南洋中心,永安广场、帝国中心等一大批商业楼宇
这一世,尖东最靓的四块地皮被长江实业拿下,结果拿出来和包氏家族合作,盖了两家酒店和两幢商业建筑。
恒基兆业刚刚上市,手上拥有大量的泵水资金,以李兆基的商业头脑,那一定是以最快的速度购买地皮
在四大家族中,李兆基对市场的敏锐观测度,绝对是排第一
市场最旺时,他会选择将公司上市以及套现手中的股份,还能预测到即将到来的风险,比如1982年的中英谈判和1987年的暴跌
李兆基之所以输给李嘉诚,主要是有一个观点,就是不夺人公司和股市泵水
前世,在李兆基的商战历史上,找不到一旦自己称王称霸,就把对方撕皮拆骨、杀得片甲不留的现象从来都是仁义之师,占领疆土,改朝换代,也绝不斩一兵一卒。
当然,郑裕桐和李兆基的行事也差不多相似!
尖东的这块地皮,最终被恒基兆业拿下,或许大家都知道恒基兆业刚刚上市,手中颇有资金
当然,15万港币每平方尺的单价,也足以让人咋舌
仅这一块地皮,就让恒基兆业花掉了825亿港币
哪怕是恒基兆业刚刚完成股市泵水,也不足以支付这笔资金
当然,这里的每一家地产公司在拍卖之前,已经和银行达成了协议,确定了贷款金额。
只是九龙半岛的一块地皮,价格就几乎与后世2019内地京城地王的价格相提并论,而此刻中环的价格至少是这块地的两倍,可见香港的地产已经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
如果你说它是地产泡沫,那就大错特错了!
前世,1982年中英谈判引起的地产暴跌,其实并不算地产泡沫
住宅商业物业下跌仅30左右,地皮下降了40到60,工业楼宇下跌的最多,达到了70以上
其中物业仅下跌30左右,就能说明这确实不是地产泡沫
须知,以住宅物业来看,1974年每平方尺220港币每平方尺,到了19年足足涨到1200平方尺左右那么就算下跌了30,也还有800港币每平方尺。
10年涨了4倍,也算是非常厉害了,更何况中英谈判一结束,地产立马就恢复了。
接着很快就开始了第二块地皮,这是一处位于将军澳的一块地皮,位置是不好,但面积够大,足有20万平方尺,按照港府的要求,可以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