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耀太高估马登家族和张玉良家族的胃口了,听闻吴氏家族报价18亿港币购买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会德丰立马答应了下来
期间没有发生讨价还价,可见吴光耀给价之高!
当然,吴光耀也不亏
须知再过半年时间,这两幢大厦的价格就可以升值到22亿港币以上。
话又说回来,吴光耀之所以给价18亿港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本月初,陈青松的佳宁集团以998亿港币的价格,收购置地的金门大厦
这笔交易是世界单体建筑交易的最高纪录,也彻底点燃了港岛的地产炒买风潮
所以,不给一个高的报价,会德丰也许会待价而沽!
联邦大厦位于中环德辅道中71号,紧挨着香港会所大厦吴氏拥有半数权益,和希尔顿酒店和记黄埔资产,前世长江实业总部隔了一条遮打道和遮打花园。
国际大厦位于中环红棉道上,离前世的中银大厦不远,地理位置也相当好。
联邦大厦
九龙仓置业正在和会德丰集团,签订物业买卖合同
随着吴光耀龙飞凤舞在纸上签下自己的大名,九龙仓置业再收获两幢中环大厦。
交易完成,约翰马登心情复杂的说道:“吴先生还真是钟爱港岛的商厦啊!”
约翰马登眼红香港的地产业,但又担心步怡和的后尘1950年,大陆没收怡和资产。
不相信大陆政府,是马登家族最后落败的根本原因!
吴光耀笑着说道:“正常投资而已,在海外赚了不少钱,总得为资金找个出路!”
见张玉良在一旁沉默不语,吴光耀打趣道:“张氏家族果然低调,港岛市民怎么也不会想到,港岛还有个如此有财势的家族!”
张玉良老脸一红,连忙说道:“吴先生严重了,港岛比我富裕的人不知凡几,我怎么敢称有财势!”
在前世的1985年,李超人力压船王包玉钢,第一次被福布斯排行榜排名为亚洲华人首富,李家也成了香江第一家族。
但一次记者采访,李超人却公开表示,自己只是明面上的首富
在香江,资产超过他的能超过一掌之数。
虽然这可能夸张了一点,但在香江,隐形富豪到处皆是,张玉良就是其中之一
前世如果不是在1985年,会德丰大战爆发,大部分港人怎么也想不到,原来四大英资洋行之一的会德丰,其最大股东居然是一个华人家族。
张家从20世纪初就已经在香江经商,靠着卖西药起家,50年代开始涉足地产
在1962年,张家第四子张玉良以家族资金在中区兴建两栋大厦联邦大厦与国际大厦。
在60年代,一个华人家族能在中环核心区域买下两块地皮,再以自己资金兴建两栋大厦
其中的联邦大厦更是当时前世的香江第一高楼,家族实力可见一斑
船王包玉钢估计在那一年也没这个能力,说是当时的香江第一华人家族也不为过。
但这样的家族,这种大投资,因为使用的是自己资金,当时的传媒及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行为之低调,让人惊叹。
后来张玉良连续将两栋大厦售于马登家族的联邦地产换其股票,到了1970年,张玉良持有了超过77的联邦地产股份。
而在1970年至1972年,张家再次借壳上市,以联邦地产、半山区梅道、花园台等物业先后交换会德丰股份,最高峰时期张家持有会德丰股票高达40,而明面上的会德丰持股家族马登家族的股份还不足20。
张家与马登家族相反,张家极其低调,只要其肉实,不计其壳名。
而约翰马登则是好大喜功,只要其名,不计其实,相互配合,完美的形成了一个平衡。
直到后世会德丰亏损严重,矛盾才爆发出来。
而此刻,约翰马登因为不看好香江的前途,在包玉钢大肆减船登陆之时,仍然我行我素,大肆利用包玉钢低价出售的时机扩充航队,同时在欧洲几大造船厂花费数亿美元订购新船。
“赚钱在香江,发展在海外”在这点上,会德丰与怡和如出一辙。
为了筹集资金购买货轮,同时减轻会德丰在香江的资产,联邦与国际两栋大厦的出售成为必然。
张玉良不称张氏家族,以我为称呼,显然心里认为张氏家族这些年赚的家财,是属于他本人,根本没想过分给其他几房。
难怪后世要打官司,在港岛闹的纷纷扬扬!
张氏家族以前是港岛同居共财的家族代表,即几房兄弟同住一个屋檐下,一起吃饭,一起买衣服
凭借勤俭、齐心的品质,张氏家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但郭老夫人在1977年一死,这个家族就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