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1章 【率先研发晶体管收音机/电视机、电饭锅】(两章合一求月票!)  我要做港岛豪门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资,也就是在瓜分本来属于东瀛的利润。

当然,吴光耀更看重的是他们的人才和技术,到了一定的时间,这些就可以反哺给港岛本部。

而且,东瀛只是自己的第一站,吴光耀也不会只在东瀛投资,欧洲和美利坚都是自己的战场。

目前2000万美元已经花了650万美元(卖出20%股份的钱还未收到),不过接下来还有一个东瀛的投资,那就是港口。

趁着这次见东瀛首相,正好提出来。

.........

吴光耀和东瀛首相的会见,是有媒体在的。

首相作为官方,自然是非常欢迎吴光耀这样的商人,来东瀛投资;并保证,东瀛官方会保护外商的合法权利,不受伤害。

吴光耀也表示,东瀛是亚洲最发达的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快,自己非常看好东瀛,认同了‘美国的今天,就是日本的明天。’这句话。

吴光耀会面的中途,提出在港岛和东瀛之间,建立两个集装箱码头,在全球首先发展集装箱海洋运输体系。

首相表示,听起来很不错,但是我们需要认真的审查一下,相信会通过的。

走的时候,吴光耀收获了一个一国领导人的办公室电话。

这个电话,自己也许不会打!

在和首相见面完毕后,吴光耀又立马收到了东瀛最重分量的报刊《朝日新闻》的专访要求。

这正合吴光耀意,自己最近就是想为了集装箱码头的事情造势,这种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吴先生,您好!你能和我们具体说说,你所谓的集装箱海洋运输概念是什么吗?”

朝日新闻的记者,首先问道这样的问题,显然这个集装箱海洋运输概念,东瀛人还不是太懂,但是又想成为世界上最先开发的国家和地区。

吴光耀简单而明了的解释了一番,朝日新闻的记者听了说道:“这是一个很先进的理念,至少在我听来是这样的。那么吴先生是打算全资租赁我们的码头,还是打算和我们合作!”

“我希望是合作,因为在我的生意字典里,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合作共赢’。”

“可是你用降价的方法并购了YKK拉链,这也是‘合作共赢’吗?”

MD,这位记者看采访的差不多了,开始给自己来猛料了!

“我们降价并不是为了打击对手,而是为了放出库存;当YKK拉链的财务出现危机的时候,没有人能拉他们一把。我记得吉田先生曾经和我倾诉过,说当时只要有人可以贷款给他,那么YKK拉链一定不会走向倒闭或被收购。最后吉田先生和伊藤先生为了公司的几千工人,只得放下身段来到我的办公室。最后,我们两家就联手了,看看现在的YKK拉链,已经发展到6000多工人了。”

记者呆了,这位也太不要脸了吧!

接下来,记者也知道,问再多的猛料,这位都有办法,所以放弃了!

.......

吴光耀在东瀛的这段时间里,比在港岛还要忙的多;

一会儿,东瀛造船厂又举办了什么酒会,邀请吴光耀去参加一趟。

这些造船厂可是东瀛的本地造船厂,不是马克造船厂那样的美国老板。

原来,环球航运主动向东瀛本地造船厂,下了两艘3万吨级别的油船订单,让东瀛造船业大震。

这个时候,东瀛造船业才开始发展起来,根本没有名气;

环球航运的这个举动,一下子迎来了整个东瀛造船业的好感!

只有吴光耀知道,自己这也是在交好这些造船厂,要知道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可不一样。

自己在这个节点给他们订单,他们就会感恩;

当然,环球航运也是考察过的,他们的造船技术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吴光耀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因为吴光耀知道,再过七八年,东瀛的造船厂的订单都来不及了,因为他们的价格只有欧美的80%,但技术还要略胜一筹。

所以,到时候他们根本来不及,甚至不会再接单了!

那个时候,以环球航运和他们的关系,肯定不会被拒绝。

六十年代欧美全力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石油,那个时候正是需要油船的时候,所以这一步棋是为了交好这些造船厂。

......

关于集装箱码头的提议,东瀛政府在吴光耀准备离开东瀛之前,给了答复,可行!

吴光耀立马带着李明,来到经济产业省,会见了内阁大臣高桥龙太郎。

“高桥先生,你们东瀛政府一分现金未出,就出一块地方,要49%的股份,我可以理解。但是你们不肯签订99年的租赁合同,反而约束各种我们,动不动就单方面取消;这样一来,拿什么保护我们这些外商投资者。到时候,我们大量资金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