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清晨时分站在峰顶朝下望的时候,感觉山谷中氤氲蒸腾,那股子澹澹的腥味儿光是闻着就让人头晕目眩。
想来,近百名日军在夜间慌不择路闯进蛇谷,面对汹涌蛇群,携带的武器毫无用处,又是在夜间视线不佳,团灭已是成为必然。
骸骨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长的灌木丛覆盖,就算有人偶然路过也不会发现,直至八十几年后才被装备齐全的科考队探知。
要是逃离战场的日军知道他们会遭遇这种死法,或许会宁愿留在战场上死战,那绝对要比被渴死饿死痛快的多。
可惜,这世上从来没有如果。
死去的日军步兵其实还算是幸福的,他们至少不会再像自己的同僚那样被勃然大怒的苦米田四郎用重机枪组成的督战队押着冲向战场,然后再被弹雨扫倒......
轻机枪连和枪榴弹连除去伤员之外的支援部队还没进入青石岩,就被上官云亲自带人给拦了。
做为指挥官,上官云很清楚,二道梁伏击战的成功其实是有着极大的偶然性,那里面既有火力覆盖的优势,但更多的是日军对地形的不熟悉以及他们缺乏哪怕一件重火力反击。
如果让这些学生、工人、民兵组成的部队冲上青石岩战场,那死伤率绝对高的令人发指。
在青石岩防线还没到达最坏情况下,他是绝不能轻易就让这些人上去送死的。
于是,在他的坚持下,轻机枪连和枪榴弹连向上官云上交了百分之七十的机枪和枪榴弹,空余人员则配备了步枪,大部分去将伤员运回驻地,小部分则去给因为道路被日机炸断不得不绕行的战防炮连和步兵炮连做警卫。
也就是说,在和日军轻步兵狠干过一场后,这两个连又化身运输队,将数十挺还没有损坏的轻机枪和枪榴弹交给了前线部队,胜利完成了这支‘杂牌军’的历史使命。
至少在当时的上官云等人心中是这么看的。
而且意外增加的这些轻火力虽然无法直接主宰战场,但绝对是大大增强了一线的火力输出。
上官云下令,每个步兵班额外增加一挺轻机枪外加一具枪榴弹。
具体怎么用还是什么时候用,都由步兵班班长自己决定。
一线步兵们虽然都杀红了眼,但担任步兵班长的那都是老兵,战场上绝对的老银币,他们一直将这些意外增加的火力藏着,直到日军开始决死冲锋的时候,搬出来拼命火力输出!
面对陡然多出的几十个轻机枪火力点和铺天盖地的射来的榴弹,日军差点儿没被打哭喽!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这咋还越打机枪越多是个什么道理?
从获得轻步兵大队完犊子的消息到太阳落山,不过3小时,日军竟然疯狂的发起了高达六个波次强攻。
其中‘门栓’阵地依然日军的主攻方向,不足30名步兵在范漠北的指挥下连续击退日军五波进攻,战至最后一轮,在阵地上仅余12人还能战斗,重伤员达6人的情况下,杀疯了的范漠北竟然被逼得祭出一招‘开花战’战术。
所谓开花战,那是范漠北放弃了阵地边缘,将仅剩的18人龟缩于阵地上方圆不过数百米的核心阵地上,就像是一朵花的花芯,阵地周遭就像是花瓣。
无论站在那个角度,日军都以为自己即将获得这场攻击战的胜利,只要最后歼灭位于高地内部的一小撮中国军队残部。
于是,超过一个步兵中队近200名日军从已经占领的阵地边缘三个方向恶狠狠的包抄过来,誓要把最后还在抵抗的十几名中国军人击杀于这块他们付出了超过700人死伤的阵地上。
两分钟后,满怀信心的小卡拉米们就懵逼了。
‘门栓’阵地顾名思义,是锁住整个防线大门的要地,但其实也是小的代名词。
4营放在这块阵地上兵力最高的时候也不超过60人,结果日军倒好,一下涌入200人,那不说像未来中国热门旅游景区一样,每到旅游旺季都是人挤人、人挨人,但单兵之间相隔的距离也绝不超过一米。
在战场上,这简直就是找死,一梭子子弹扫过去,妥妥像穿人肉串,至少五六人会中弹。
而战至此时,阵地上连同范漠北还能战斗的12人手中此时已经不是冲锋枪就是轻机枪,最差也是半自动步枪,突然间的集火射击,把一众小卡拉米们打得人仰马翻。
但这并不是‘开花战’战术的精髓,最重要的是得有迫击炮,9门60迫,3门82迫,3门80毫米榴迫炮,在信号弹打上天空的那一刻,全部朝着门栓阵地的‘花瓣’区域炮火覆盖。
这无疑是个搏命式战术,但凡有一颗或是两颗炮弹落入‘花芯’,还能战斗的12名中国官兵和6名重伤员必死无疑。
但用范漠北的原话说:“不拼也是死,拼了,还能多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