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3章 两难的抉择!(求订阅!求月票!)  从八百开始崛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做为松江和金山卫通往昆山方向的交通枢纽。

白鹤港大桥不光是松江三万余守军通往昆山的最后退路,也是民众们想离开SJ区域去往昆山再向金陵的唯一通道。

连日来,通过此处撤离的民众数以万计。

自进驻白鹤港大桥防线以来,四行营上下终于知道为何吴、郭二位中将临行前那般慎重,甚至不惜将六门厄利孔机关炮交予他们。

因为不光是他们自己知道这是最后退路要死守,日军也同样知道。

只不过因为松江城的阻碍,他们的主力部队和所有重装备都在松江城之前,在没有重装备支援的情况下,日军也同样不敢派大队级部队轻装进入还在中国军队控制之下的战场。

距离白鹤港只有几十里地的沪西可有中国人几十万大军,随便抽调步兵旅都能把敢孤军深入的千余人吞个干净。

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就对白鹤港大桥这个交通枢纽视若无睹,7日天气不好还下着绵绵细雨,日军飞机无法起飞,但等到8日天气放晴,天空中先后出现几架日军侦察机在白鹤港上空盘旋。

本就刚毅果敢的雷雄当然不会惯着他们,在其中两架为了寻找中方藏匿在大桥两端的防御阵地,不惜将高度降低至600米后,隐藏于大桥南北两端的3处防空阵地同时开火。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角形防空阵地,以3门厄利孔机关炮和9挺经过加长支架用于仰射的重机枪组成。

这是雷雄自己的发明,在走之前,唐刀就告诉他,白鹤港的重点防御在于防空而不是地面。

除非柳川平助失心疯派出一个轻装型步兵大队冒险进入战场,那只要雷雄率领四行营和43军、67军那两个步兵连死守住阵地,沪西那边也绝不会介意在临走之前反手给日军来个大嘴巴子。

不光是可以探囊取物的战功,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想撤退,一切都取决于松江方面坚持的时间长短。如果他们就这么任由日军派出的轻装部队抄了松江守军的后路,那松江守军一怒之下全军后撤,任凭第十军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是不是自己把自己往死路逼?

而日军方面,只要敢继续增兵,那中方同样不介意多吃点儿。

淞沪这三个月打下来,日军的战力强横众所周知,但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原因是因为其拥有大大小小各种口径的火炮,一支没有重火力支援的日军,在前线鏖战了数月的中国军队可不怕他们,哪怕他们还有制空权。

这也是吴、郭二人虽然是派出了他们认为最精锐的四行营守住后路,但兵力并没有特别多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能想到的,日本人自然也想得到,向敌后进行穿插打击敌人重要目标是日军最常用的手段,可穿插数十公里并投入大部队,他们也没那个胆子。

当然了,不到万不得已,日军同样不会炸毁这个北下昆山的唯一通道。

不仅是建立浮桥需要时间,炮兵旅团那些大家伙可是几吨甚至十几吨重。

所以,自从日军的侦察机出现,他们的战术几乎呼之欲出,用轰炸机大量杀伤守军,然后以小规模地面部队进行攻击。

既能打击松江守军的信心又能获得大桥的控制权,为他们下一步攻击沪西左翼提供条件。

曾经的时空中,他们就是这么做的,并且成功了。

导致在松江防御战中已经损失惨重的67军撤退至此时,发现大桥已经失陷,迫不得已之下,上万大军只能舍弃所有重装备,在深秋时节跳入冰冷的苏州河。

最终,在日军飞机的扫射下,原本还保留着建制的67军彻底溃散,包括中将军长在内,失踪死亡大约6000人。

只是,这个时空中,唐刀来了,怎么可能再让中国守军重蹈覆辙?

他虽然自己不能亲自驻守于白鹤港大桥这个重要通道上,但他选择的雷雄,却是最适合此战的指挥官,没有之一。

雷雄单兵战力在四行营仅次于唐刀,性情更是果敢刚毅,是极其优秀的步兵指挥官,但他的老本行,却是火力支援,对于集火打击对手,有着属于他的一套理论。

雷雄在抵达白鹤港的当夜,就将位于白鹤港两端两翼的阵地修建成以防空为主的阵地,更是将所有的重机枪全部改造成长支架,拥有对空仰射的能力。

主要防空阵地为三处,两处位于大桥北边,一处位于大桥南方,每一处防空阵地,基本是以2台厄利孔机关炮配3挺重机枪,另外再配一个步兵排在四周建立野战阵地,防止被潜入的小股日军偷袭。

这样以大桥为中心的三角型防空阵地,可以应对从任一方向进入的日军战机,如果战机正好抵达大桥上方,那就彻底进入了交叉火力打击的中心空域,算他倒霉了。

而区区几架侦察机,雷雄当然不会一次性的投入自己所有防空火力。

动用的3台厄利孔机关炮和9挺重机枪,已经够将高度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