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重建的事情还是挺专业的,赵昚在这方面了解的不多,史浩也没有点军事专精,所以三个都统司军队的重建工作则交由知枢密院事张浚全权负责。
接下来的,还有水师。
这一次明宋战争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水师主力的全军覆没,导致江防失守,导致海防失守,进一步导致明军步骑大举登陆,一举摧毁了宋军的江淮战区。
在赵昚看来,这样的情况绝对不能再次出现,所以训练陆军的同时,赵昚也要训练水军。
这一场战斗,南宋损失了三支地方水师和一支主力水师,水上力量折损大半,实力大损。
但是好在他们拥有近两万艘船只,想要改造成战船也不是难事,招募水军士兵也不难,想要快速拉起可靠的水师比陆军要简单一些。
所以赵昚就把重建水师的任务交给了同知枢密院事胡铨,对他寄予厚望。
重建陆军和水军的款项都是专款拨付,尽最大可能落到实处。
赵昚从牙缝里挤出钱来重建军队,也算是拼了。
与此同时,南宋战后地方的一些烂摊子还要朝廷负责收拾,那些听闻明军来了就慌不择路逃跑的官员当然不能用,必须要选新人。
赵昚也就趁此机会选择了一批主战派的年轻官员去这些地方赴任,收拾残局,重建行政,修缮城墙,稳固防御。
一桩桩一件件到处都是要花钱的事情,也就是赵昚抄了一些官员的家所以手上有点钱,这些事情才算是顺利推行下去。
但是这才是第一波用钱的时候,今后用钱的时候多着呢。
南宋这边如火如荼的搞战后重建工作的时候,六月十三日,明国使臣辛弃疾第二次出使南宋,抵达了临安城。
因为这一次明国不再是朋友,而是爸爸,所以南宋方面尽管怀着诸多的不愉快,也还是咬着牙硬着头皮给了辛弃疾顶级待遇。
不仅吃好的用好的喝好的,还有不下于皇亲国戚的特殊待遇。
因为南方天气炎热,辛弃疾不太习惯,所以南宋朝廷专门给辛弃疾批了冰块。
他们用宫廷专供的夏日冰块给辛弃疾的车架降温,辛弃疾坐在车子里,车子里就放着一缸晶莹剔透的冰块,冒着丝丝凉气,还有散发着香气的香薰。
于是车子内部不仅非常凉爽,还有淡淡的芬芳,在炎热的夏日里非常舒适。
不仅如此,这些冰块还能直接敲下来做成冷饮,搭配上牛乳、蜂蜜、水果,给辛弃疾提供只有南宋高官才能享用的高档甜品,堪比现代的冰块水果捞。
于是辛弃疾就愉快的享用着冷饮和冰块,一路南下至临安。
说实话,辛弃疾第二次南下南宋,还是感受到了和大明国内完全不同的待遇水平。
上一次回到中都之后,辛弃疾因为感受到了驿站的不如意,所以上表给苏咏霖向他讲了大明驿站系统的事情,得到了苏咏霖的重视。
于是苏咏霖下令,把那些不合格的甚至有点侮辱食材嫌疑的厨子全给拎到就近军队的火头军当中进修,让他们跟着给军队士兵做饭的火头军大厨们锤炼手艺。
直到做出让军队士兵都能满意的伙食,然后再回到原先的岗位上。
三个月的进修完成之后,厨子们纷纷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岗位上。
之后根据经常出差的官员们的回馈,大明驿站系统的整体伙食水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经常出差的官员们纷纷表示真香。
于是自我携带糕点和外出打牙祭的现象变少了很多。
辛弃疾这一次南下也感受到了驿站体系改变之后的模样,他记忆深刻的三个炸雷驿站里的伙食纷纷让他吃出了军队里大锅饭的味道。
虽然不那么精细,菜式看上去比较粗犷,但是很香,很有让人想要大口吃米饭面饼的冲动,连菜汤都想用馒头擦干净的那种感觉。
这种感觉就正好契合了舟车劳顿饥肠辘辘之下的出差官员们的需求。
三菜一汤,辛弃疾还是很满足的。
不过这种改进版的大明出差版本的伙食水准对标南宋的高官权贵待遇还是差了不知道多少倍。
光是专供冰块和冰块水果捞就不是大明朝会给官员提供的东西。
不过单纯的冷饮在大明朝倒也不是那么罕见,甚至可以说成为了大明朝官吏乃至于民间在炎热时节的一种较为常规的消暑手段。
辛弃疾询问了南宋临安的冷饮价格,做了一下对比,发现大明朝冷饮的价格比南宋临安的冷饮价格还要低廉一些。
冷饮价格普遍降低乃至于流入民间,起因就是火药时代的来临。
从唐末开始,军队对火药的需求量猛增,以及火药制造技术的发展,工匠们逐渐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非常惊奇。
久而久之,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他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