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之士参加武举考试以及武举考试内容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被顺利通过。
苏咏霖调拨专款,由专人负责在中都城东北忠烈祠堂所在地的周围选址建设直属中央的军事院校,专门负责培养军事人才。
军事方面的问题通过起来总是比文治方面要轻松得多,苏咏霖想要在军队里做些什么,往往是没有人敢说三道四的。
就算是建立军校培养军事人才,不断拔高军事人才的地位,也没有什么人提出反对意见。
当然,这也算是占了金国的便宜,要是在宋国故地搞这样的事情,怕是要受到不小的阻碍。
金国可没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在金国曾经统治过的土地上搞军事改革,自然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也不会有人不长眼的选择阻碍。
不过其他方面,倒也不是那么顺利就是了。
山东系文臣可以不在乎武举和武学,但是不得不说,他们不能不在乎分科取士计划。
当苏咏霖在十月二十七日的大朝会上宣布了这一决定之后,引起了很多山东系文臣的上表抗议。
洪武元年十一月初一,大明帝国建国之后一个月的当天,抗议开始了。
部分山东系文臣认为苏咏霖这样做是不尊重圣人,把圣人的地位降低了,不符合古人一直以来的传统,会给天下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联系着苏咏霖要做人皇不做天子的政治宣言广布天下,他们十分担忧大明帝国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前朝虽然有诸多不足,但是数百年的国祚还不能证明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吗?
有山东系文臣上表抗议之后提出辞职的请求。
比如礼部祭礼司员外郎武仲礼,他就上表向苏咏霖表示抗议,然后提出辞职的请求。
还有他的同僚傅华荣、丁源,也一起上表向苏咏霖表示抗议,并请求辞职。
还有人用绝食的方式抗议,试图掀起舆论支持,以此颠覆苏咏霖的决定。
比如五十岁的老儒、礼部祭礼司郎中葛兴贤,他就向家人表示他要绝食抗议苏咏霖的行为。
“陛下一日不收回成命,我一日不进食,到死为止!”
他决定效仿古之先贤与历史上著名的谏臣、硬骨头,把逐渐失控的名为大明帝国的高速马车拉回原先的轨道之中,避免让这辆马车继续脱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