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日复一日的战损,久久不至的援军,让所有士卒心中都充满了郁郁。
那是一种没有期待、可预见结局的郁郁。
犹如一块长在心上的巨石,每时每刻都在变大变重,最终让士卒们无法承受,将最后一丝死战的心念压塌。
哀,莫大于心死。
积累够了失望,士卒们便不想再抵抗了。
会转为麻木,任凭死亡降临,抑或者被俘等其他结果。
此谓之,乃孤城不守也!
不过,郭淮并没有投降的念头。
他在曹丕任职五官中郎将时,被辟为门下贼曹,乃是魏国先帝的潜邸之臣。
宁可战死,被蜀军传首成都,自此身首异处、魂不得归故里,亦不会为了苟活,而让大魏受辱!
因而,他虽隐隐预见了结局,亦没有放弃坚守到援军道来的希望。
尤其是,他还有机会,尝试着拖延蜀军破城的脚步。
蜀军困城,乃是依着“围三阙一”的战术。
上邽城北门,无有一个士卒在。
不过,那是条诱士卒们,踏上死亡的不归路。
上邽之北二十余里,乃是渭水。
无需多做思绪,郭淮亦能猜到,蜀军早就将渭水的舟船清理一空了。
无有舟船,他率军到渭水,只能沿着水畔往东,突围渭水河谷。结局,不外乎是被蜀军拦截,悉数戮灭于野。
他所想的,乃是趁着夜色出城,看能否将蜀军的攻城器械烧毁!
如若能将蜀军的攻城器械烧毁,城池便可再坚守十日,甚至更多时日。
且因北门无蜀军攻的干系,他并没让士卒用乱石堵死。
只不过,他能想到的,蜀军将领亦然不会疏忽,必然会重兵把守攻城器械。
是故,他当夜亲自率领了,三百敢死之士从北门出,多设火把,佯做突围而出。
以此来吸引蜀军追击。
而他的部曲督,同样领了三百敢死之士,则是东门城墙上。
准备待蜀军得知突围动静率军去北门追击后,便以绳索系在垛口上,垂下城墙,偷入蜀军营寨内将那攻城器械烧毁。
取声东击西之效。
然而,可惜了。
围攻上邽城的汉军,乃是吴懿、高翔及陈式三部兵马。
至于吴班部,早就前往渭水河谷布防了。
因而吴懿等人,并不在乎他是否突围,而是听闻动静后,当即鼓声雷鸣催着士卒夺城!
毕竟,夺了城池,郭淮哪怕跑到渭水了,也无有藏身之地。
所幸,郭淮本就故作姿态,并非是要弃城而走。
是故他也没有出城多远。
见蜀军不来追己,反而是趁机夺城,乃急忙归去帅厉将士而御。
一番双方都没有意料的攻防,又是夜战,只持续了半个时辰,蜀军便罢兵归去。
让差点弄巧成拙的郭淮,心中长舒了一口气。
就是今夜,注定了辗转无眠。
在绝对的优势面前,他除了静候城破殉国来临外,似是已无计可施矣。
然,他没想到,城不可守之时,比意料中更早。
翌日,蜀军没有如往日一般,踏着朝阳的万丈霞光来攻城。
乃是在辰时,汉军有几队兵卒,将一些黔首黎庶慢慢引来城门前。
是黎庶没错!
衣衫褴褛的数百人,其中无一青壮,皆是老弱妇孺。
亦让早就驻足在城头上的郭淮,百思弗解。
驱赶黎庶百姓清路障、填沟壑攻城,消耗城内守军的箭矢及擂木等,历朝历代都没有匮乏先例。
如今天下数十年的纷扰,各方相互征伐混战,寻常可见。
连武帝早年征伐时,都有之。
然而,逆蜀乃刘备所立,其留于世上名声乃是仁义,不曾有过驱赶黎庶攻城之举。
且,城中守御物资早就耗尽,为何还驱赶黎庶而来?
数百面有饥色的黎庶,于攻城何益邪?
正当上邽城头上,所有魏军士卒都心中诧异着,这些黎庶前至百步,便各自放声。
“娃啊,恁时候回来耕田啊,再不春耕,今年就没有过冬粮了。”
“老汉呐,娃最近病了,上吐下泻的,恁咋弄都弄不好!你不归来,娃都不知咋过,我娘俩就活不起去了。”
“阿父,大母晕倒了好多次了,在榻上让孩儿带话,说想见你最后一面,才走得安心。”
“仲兄,大兄已经战死了,你若再战死了,家里孤儿寡母的,还咋活啊!”
....................
苍老的沙哑,年少的清脆,妇声的尖亢,各有不同。
言辞所嘱,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