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86章、相诈虞  蜀臣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也!

共抗逆魏,亦可也!

然,若想协同出兵而伐,还是莫作念想了吧。

至少,于今岁刚讨定南中叛乱的大汉而言,还是免了。

“子瑾才学虽捷于当辈,然不可自傲,须知骄者难久,矜者易颓。”

赞罢的丞相,亦不忘叮嘱了句,方出声道,“此间事了,子瑾且去署事吧。”

“诺。”

当即应声,郑璞连忙作礼,“璞谨记丞相教诲。”

只不过,他却是没有依言离席而去,乃是昂头,双眸灼灼而朗声请之,“丞相,璞尚有思未言全,还请续言之。”

咦?

竟未言全邪?

长眉高挑,丞相面露讶色。

随即,却是捋胡而笑,饶有兴趣的目视着郑璞,颔首而道,“可,言之。”

“谢丞相。”

再度拱手作礼,郑璞轻声谓之,“丞相,孙吴声称,我大汉只需遣偏师迷惑逆魏,策应一番即可。璞窃以为,不若允之,遣三五千兵马以往。待他日朝廷北伐之际,遣使让孙吴出兵策应,彼亦不可辞也。”

“哈哈哈~~~~~”

甫一听罢,丞相诸葛亮不由冁然而笑。

边笑,还边指着郑璞,佯怒而责,“小子之心,竟如此锱铢必较!委实狡诈之徒也!”

只是一番笑罢,丞相便作肃容,蹙眉而问,“子瑾,你可思过,我大汉若是出兵策应,其中有多少牵扯否?”

然也!

出兵策应,不仅仅是调动三五千兵马,佯作攻势那么简单。

其背后,所牵扯到的利弊,甚至能干系到汉、魏与吴三方未来数年的攻伐。

其一,乃是孙吴隐隐有嫁祸之心。

逆魏曹丕即位以来,好大喜功,倚仗地广兵多的优势,连年发兵伐吴不休。却是对巴蜀之地,熟视无睹。

流于表面的缘由,自是巴蜀闭塞,道路难行,乃易守难攻之地。

但若深究之,应是大汉连续经历襄樊之战、夷陵之战两场大败,又有南中诸郡群起叛乱,让逆魏曹丕觉得,巴蜀已苟延残喘,不足为虑!

譬如先帝刘备大行之年,逆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作书,遣人送来成都,给已然开府治事、事无巨细咸决之的丞相诸葛亮。

书信所言,乃是陈天命人事,劝说丞相举国称藩。

若不是逆魏上下,皆觉得巴蜀已日薄西山,焉敢作书劝降邪?

不惧遗丑青史,为后人所笑邪?

而孙吴与巴蜀结盟,本有共抗逆魏之约。

如今,孙吴连年被攻伐,又见巴蜀好整以暇,自是不心甘的。

作书请大汉出兵策应,正是想让逆魏觉得,巴蜀已然恢复再度征伐的元气,不可轻视之。亦然让那逆魏曹丕,莫要再死死盯着东吴这边不放了.......

国之交者,尔虞我诈也!

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又有哪一方,不想看另外双方彼此攻伐损耗,好坐收渔翁之利邪?

孙吴上下,亦是人才济济,焉能不深谙此道?

况且,孙吴移祸之举,乃是惯用的伎俩。

譬如建安二十四年,孙吴图阴袭荆州之计,便上书逆魏自称臣,说天命,请魏武曹操代汉!想借此,让关侯将更多兵力调往前线。

后,袭荆州得手,恐先主刘备兴兵报复,便将关侯之首传至雒阳与曹操。

今故技重施,险恶之心,不言而喻。

其二,乃是大汉若出兵,将会影响日后北伐大计。

于巴蜀而言,坐看逆魏孙吴彼此频频相互征伐,百利无一害。

且,继续示之以弱、作偃旗息鼓之态,可让逆魏对大汉掉以轻心;亦然会将更多兵马调动荆州、扬州攻伐孙吴,进而使关中、陇右等地守备松懈!

届时,北伐时机成熟,从汉中郡倾众而出,以有心算无心,攻占陇右,不难矣!

何必损己利人,为了那一纸盟约,与孙吴做嫁衣邪!

况且,今岁方大征而归,正是修生养息之际。以此理由,回绝孙吴之意,亦有理有据,其又能如何?

再者,逆魏一家独大,巴蜀与孙吴共盟求存!

巴蜀即使回绝了出兵之意,孙吴岂敢因此事,而放弃盟约不成!

哼!

“回丞相,璞有思过。”

听闻丞相所问,郑璞亦作肃容,恭声而答。

亦不暇思索,当即将其中利弊尽数叙出,以佐自身之言。

是故,丞相听罢,便凝眉成川。

他本以为,郑璞尚年少,对尔虞我诈的伐谋伐交之道,有所不明,才出声谏言朝廷可遣兵为孙吴作佯攻之势。

然,他所言竟是字字珠玑,鞭辟入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