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以及军械制造总局需要的一些零部件,还有船政局需要的一些构件,都要在这里被生产出来。
再加上,朱由校废黜了匠户制度,免了匠户的班匠银,让工匠们更加自由,工匠们也就都来了这里。
另外,大量无地流民在这里重新编户后,都进入了这一带由官府开办的技术学堂学习技术。
所以,这里的工匠特别多,也有很多新工匠诞生,而这里也可以说是大明制造业基地与诞生新工匠的基地。
也因此,朱由校坐着马车来到天津城后,就看见城内是人多如烟,铺子密集如云,打铁与锯木之声从城外延续到城内。
“招工:熟练木工两名,月俸一两五钱收学徒五名,月俸七钱。”
朱由校这时候还看见了一张贴在城墙上告示栏上的招工告示。
而且,朱由校发现在告示栏里像这样的招工告示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整个告示栏。
朱由校因此忍俊不禁起来,他不由得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一带制造业的火热,心里颇有成就感。
“这一带本是大量盐碱地,聚于此的流民也只能靠拉纤为生,很难搞出好的农业,但现在自己将这里作为制造业基地后,倒也真的让这里繁华了起来!”
朱由校因此暗自想道。
让天津一带成为大明制造业基地乃至将来的工业基地,而让江南成为贸易与商业基地,是朱由校早就做好的设想。
这里面,天津之所以被朱由校选择作为大明将来的工业基地,是因为这里交通便利,既通漕运,将来还可以通海运,而且这一带还有很多因漕运带来的流民,更关键是在北方。
朱由校可不想南北经济差距过大,江南已经天然地成为了天下商业中心和贸易中心,他自然得把工业基地放在北方才行,以使北方尤其是京畿一带留有大量的人口。
看着装满十多条船的纺纱机与织布机,以及正停在船坞里的多条大型战船,还有正由许多马车拉去京城的木制车床、新式水车、轮毂、琉璃、斗拱这些工业产品,朱由校能够想见得到,将来大明若进入新的钢铁与蒸汽时代,这些成批北上南下的木制机械就会变成金属机械,然后如铁流一般,流向江南、流向京城、流行海外,成为大明工业进步后的新颜色。